贾环闻言一怔,问道:“你怎么知道?”
纳兰森若笑道:“薛家和咱家不同,他家的丰字号,只守着那十几间老字号生发,不愿再开新铺子,说是知足了,不能再和咱们云字号抢生意做。
所以,每半年,他们都会将半年的利钱送到都中来,交给薛家太太收着。
前几年虽然不大爽利,可跟了咱们云字号后,这两年薛家没少生利。
薛家太太手里,一定有银子!
三爷先借了,回头咱们把江南的银子拾掇拾掇,还给她就是。”
贾环想了想,点点头,一边往外走一边道:“好主意,我这就去见姨妈。”
……
“三爷,老太太寻你!”
贾环正想往蘅芜苑去寻丈母娘借银子,只是刚走到大观园门口,就被鸳鸯喊住了。
贾环看着鸳鸯那张泛红的俏脸,道:“你给老祖宗说,我还有点公事要办,得忙完了再去给她请安。”
鸳鸯为难道:“可三爷你往园子里去……”
你往园子里去办什么公事?
贾环无奈解释道:“我要去寻姨妈,借点银子……”
“嗯?”
鸳鸯有些迷糊的看着贾环,找薛姨妈借银子?
贾环看她大眼睛里的迷糊样儿,觉得可爱,伸手捏了捏她的脸,道:“你不懂,回头再说……”
鸳鸯俏脸登时通红,忙左右看了看,见无人经过,这才松了口气,大眼睛水汪汪的看着贾环,柔声道:“可是,姨妈就在老太太那里说话啊。”
贾环闻言,一拍脑袋,笑道:“忘了,走,咱们去给老太太请安,咱家以孝治家,这是大事,不能马虎了!”
鸳鸯:“……”
……
荣庆堂上,贾家姊妹们面色都有些紧张。
昨夜的情况着实太骇人了些。
宫变,弑君,造反,杀人……
这些词串联在一起,越想越害怕。
都是感性的女孩子,且想象力都极为丰富,又都是读过史书的。
她们脑海中想象出的画面,已经可以用“史诗级大片”来形容……
虽然在她们的想象中,贾环出场的形象总是“白马银袍”,帅死人的英勇小将,且一出场就鼎定乾坤,一剑西来,诛除叛逆,救下一个身着龙袍的糟老头儿……
可她们也都知道,想象这个东西……
有点浮夸,脱离现实,不能全当真。
冷静下来理智思考时,又会想起,历朝历代的宫变,无不伴随着人头滚滚,血染宫城。
死的人,都是成千上万……
谁知道谁会受伤出意外?
因此,她们都担心的一宿没睡。
等到贾母知道这件事后,更是急得不得了。
她担心贾环会干傻事,更担心贾环会受刺激……
就在众人心急如焚,如坐针毡的侯在荣庆堂里等消息时,忽然听到贾环回来了,忙打发人去请,可派去请的人又说,贾环来西边儿了。
眼线不时的回报动静,直到鸳鸯亲自出马,堵住了贾环。
“哟!老祖宗……”
贾环进了荣庆堂后,满脸笑容,正想跪下请安。
却听贾母一迭声的招呼:“快过来快过来……”
贾环只好上前,没等贾母问就先笑道:“昨夜宫里出了点乱子,陛下睡不香,就打发苏培盛来找孙儿聊天,谁知道惊吓住了老祖宗,回头孙儿好好和他闹一回!对了,孙儿还从陛下那得了不少彩头……”
说着,从怀里掏出了一、二、三块玉镇纸来。
宫里用的东西都有规制,纵然隆正帝最不得意时,用的东西也都有定数有档次的,所以这玉镇纸是极好的东西。
浅浅明黄色玉阙,虽有龙纹,但不成形,所以说不上犯忌,更何况还是隆正帝“赏”的。
贾环一边掏一边送了一块给贾宝玉,道:“来,二哥,兄弟送你的成亲礼物……”
坐在贾母一旁的贾宝玉差点没把舌头给咬掉……
好在众人只以为贾环是在欺负贾宝玉,没当真,只是细细打量着他,衣衫前摆上,有血迹……
贾环又将第二块给了贾探春,道:“三姐,也给你一块,你那么爱写字,拿这块镇着,兴许能写的更好些……”
贾探春默默的接过镇纸,把玩了下,又看向贾环。
贾环拿着第三块,瞧了瞧后,道:“这第三块,还是给兰哥儿吧,他今年入秋要下场,早点沾点龙气,一定能中。”说着,将镇纸递给李纨。
李纨忙道:“三弟你给姊妹们用吧,兰哥儿还小……”
贾环撇嘴笑道:“二姐姐不怎么写字,四妹妹还小,给林姐姐她们我还不乐意呢,我也是会吃醋的……”
“噗!”
众人闻言会意一笑,林黛玉几人又羞又喜,心里也有些释怀了。
不过,众人一笑过后,又齐齐看向贾环。
贾母也急的不得了,见贾环终于啰嗦完了,忙道:“环哥儿,昨儿怎么听说……”
“老祖宗!”
没等贾母问出来,贾环就有些无礼的挡住了,他笑着拉起贾母的手,缓声道:“老祖宗放心,没甚大事……
外面的事,孙儿一定会处理好,您和姊妹们就不用为此操心了……
再者您想啊,陛下是寻孙儿帮忙,又不是寻孙儿麻烦……
对不对?”
贾母闻言,看着贾环的眼睛,见昨日还隐隐有悲愤的眼睛,如今却平静如水,清澈见底,还有一抹……成熟。
贾母微微松了口气,道:“环哥儿,咱们家,富贵已极,老祖宗不盼望你能再升公为王,只盼你能长命百岁,咱们贾家,才能富贵绵长。”
贾环握了握贾母的手,笑道:“会的,一定会的。”
贾母轻叹一口气,知道这个孙子虽然总是笑脸,可心里主意极正,若非前夜那种天崩地裂的事太过冲击他的心,他会不会听她的那番话都是两说。
如今,更有自己的主意了。
不过也好,毕竟都是爷们儿的事,他能处理,就由他处理吧。
念及此,贾母放下心来,笑道:“刚才,你准备去园子?”
贾环一拍脑袋,道:“差点忘了还有事……”
说着,看向软榻旁的薛姨妈笑道:“姨妈,借我点银子使使,我那边一时不凑手。”
薛姨妈闻言一怔,随即笑的更慈爱了,道:“还真是新鲜了,环哥儿还跟人借银子……说什么借不借的,缺多少只管拿去用就是,你要多少?”
贾环嘿嘿笑道:“三百二十万两。”
薛姨妈闻言,差点从锦墩上掉下来,脸上也没笑容了,惊呼道:“多……多少?”
众人也无不面色大惊。
贾环再次笑道:“三百二十万两……过几天从江南调了银子来就还姨妈。”
薛姨妈闻言,沉默了……
第九百零一章 吃软饭,开钱庄
薛姨妈沉默了,贾环可以理解,这是真话。
薛家一介商贾之家,能够平齐贾、史、王等贵家,所倚仗者,无非是薛家家主会来事,且为皇家在江南的耳目之一。
二则,银子多。
很久以前,薛家便有百万之富。
只是自薛家家主逝去后,薛家便一日不如一日了。
唯一的底气,就是如今这些家业。
如果没了这些家业,薛家会瞬间跌落尘埃,和普通庶民无异。
薛姨妈作为薛家目前实际的掌舵人,她不能不认真考量一番,毕竟,除了女儿外,她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儿子……
只是,贾环不在意,可以给薛姨妈时间思考,可贾母的脸色却隐隐有些难看起来。
在她看来,贾环不仅是一个哥儿,还是贾家的家主,更是国朝一等侯,何等尊贵?
难得开口问你借银子,是不拿你当外人。
哪怕为了存贾环的颜面,也当立即答应才是。
薛家来京之前是什么模样,来京之后又是什么模样?
当初薛家初到都中,薛家大哥儿想混进衙内圈里,人家都不带搭理的。
即使三流人家愿意跟他耍,也是看在薛家是贾家姻亲的面上,再者就是薛蟠人傻钱多。
而如今呢?
薛蟠就是在顶级衙内圈里,也能坐下与人喝一盏酒,吹几句牛皮。
难道人家看的是薛家的颜面?
还不是因为薛家是贾环的姻亲!
更不用说,薛家本已颓败的家业,还是靠贾环一手拉把起来的。
这会儿虽不知贾环要那么大笔银子做什么,可既然他落下脸来张口,那就已经舍了极大的面子。
你怎么还拿捏上了?又不是不还你!
贾母满心的不高兴……
薛姨妈正在全心思量,顾不上看贾母的脸色,可下面的薛宝钗却看的一清二楚。
再看看贾环依旧满脸微笑的脸,心里虽然缓和些,可还是焦急。
就在她忍不住想要开口提醒她娘一声,银子重要还是人重要时,她身旁忽然响起一道轻笑声:“环儿,我爹不是将林家的家当都给你了么?难道还不够?”
众人闻言一怔,贾环闻言也一眨眼睛,一拍脑门,摇头笑道:“哎呀!真真是灯下黑了,怎么竟忘了,我老婆还是个大富婆!”
“呸!”
林黛玉听贾环当众这般说,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可面上却有些挂不住了,啐了口道:“再不要脸胡说,仔细你的皮!”
贾环哈哈大笑,抛了个媚眼儿过去,恶心的林黛玉花容失色,掩面不敢见人,贾环则转头对贾母道:“老祖宗,孙儿上辈子就有个梦想,要做一个吃软饭的,没想到,还真做成了!”
贾母闻言,笑骂道:“真真是不害臊,这种没面皮的话你也说的出口?”不过见贾环不用求人,她也很高兴。
众人闻言一阵笑声,贾母又问道:“你姑丈当初给了你多少银子?”
贾环想了想,看着一双妙目盯着他的林黛玉,心里暖洋洋的,笑道:“我那岳父老子当初给了我一大盒银票,后来典了典,三百多万吧,林家好几代的家业呢……正好够!
这还不算姑姑给林姐姐留下来的嫁妆。
嘿嘿嘿……”
见贾环居然毫不知耻的高兴成这样,姊妹们又气又笑,林黛玉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没出息!
好似真个吃软饭的一般,有趣……
贾母再问道:“环哥儿,你要这么大一笔银子做什么?”
贾环抽抽嘴角,道:“国库里银子干了,虽然在追缴亏空,可那群王八蛋迟迟不还,皇帝之前也没想到银匮,就定了十日还款期限。
可谁想到,大行皇帝大葬那么耗费银子,转眼间国库里就没银子使了。
再加上还要维持朝廷运转,实在没办法,陛下就问我们借银子。
孙儿给他出主意,以朝廷的名义,发行一千万两银子的国债。
我们勋贵们先认购第一期。
因为主意是孙儿出的,没法子,只好先拿出真金白银来,否则别人也不出。
孙儿一咬牙,就认购了五百万两……
大意了,之前一直没关心过家底儿,没想到银库里就只有一百多万两。
其他的银子,都在外面,一时收不回来。
这才想着从姨妈这借点周转周转,却忘了林姐姐的嫁妆还在孙儿这里收着。
这样更好,更方便。”
贾母不关心这个,关心的是:“借给皇帝那么多银子,能收的回来吗?”
贾环呵呵笑道:“不是借给皇帝,是借给朝廷,借给户部。而且,不是孙儿一个人借,武勋贵门,一个都少不了。
新朝初定,正是表忠心站队的时候。
?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