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839章

作品:醉迷红楼|作者:中国必胜|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14 16:15:53|下载:醉迷红楼TXT下载
  没法子,赢祥这个总理王大臣只好亲自出面,道:“贾环,本王的意思是,能不能让朝臣,尤其是咱们王公勋贵先捐献一点出来,总要将大行皇帝送入皇陵才是……”

  这话倒也不是说不通,前朝不多有陛下向朝臣借银子之事吗?

  再说,你贾环刚不是自吹银子很多,是富户有钱人吗?

  太上皇和陛下对你都这么好,为君分忧,总该意思意思吧?

  谁知,贾环竟连连摇头道:“这主意不好,这主意不好……”

  见此,隆正帝的脸色倒是没再变黑,只是,眼中却满满是难以掩饰的失望之色,这是他最加难的时刻啊……

  牛继宗等人也诧异的看向贾环,他并不是一个小气爱财之人。

  昨夜之事,让荣国一脉很被动,此刻不正是一个修好的机会吗?

  怎么反而糊涂了起来……

  然后,就听贾环正色道:“国朝公器,再没有向私人要银子的道理。前朝是有这种情况,前明崇祯皇帝,为了筹措军费,向勋贵皇亲借银子,借了几十两,天家颜面扫地,此乃末世之相……”

  就在隆正帝脸色黑到极致,就要爆发时,贾环却话音一转,道:“不过,臣却有个两全其美的主意……”

  好歹,差点没把隆正帝一口气噎死,他强忍怒火和失望,咬牙道:“你宁侯有什么主意,说来听听。”

  贾环竖起一根手指,口气大的惊人,道:“朝廷,可发一千万两银子的国债!”

  “国债?”

  张廷玉闻言,不解其意,道:“宁侯,这国债,是什么?”

  贾环道:“很简单,就是朝廷向朝臣,向富户,甚至是向手里有闲钱的百姓,借银子。”

  张廷玉闻言,眼睛微微一亮,拱手道:“愿闻宁侯高见。”

  贾环呵呵道:“一般,不算太高……”

  张廷玉是方正之人,着实不大适应这个套路。

  不过他后面站着的人已经习惯了,隆正帝脸色不再那么黑了,喝道:“你再废话,从明日起,就去景阳宫读书!”

  贾环闻言真真吓坏了,那他么是人做的事么……

  他忙端正语气,郑重道:“张大人,很简单,我其实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国家缺银子,那么就可以先向下面拆借。

  利钱可以稍微定的高一些,比如三年年利率为五分,也就是借一百两银子,三年后还一百零五两。

  五年利率再高点,比如五分四钱。

  以此类推。

  如此一来,朝廷既能筹措到银子,也不失朝廷体面,还能给民以利!

  双方一个愿借,一个愿给,平等的,谁也不求谁,甚至,百姓们还会求朝廷多发点国债。

  咱大秦虽然遇到了一时的困难,但我相信,这只是一时的。

  陛下虽然对我个人凶了点,但陛下爱民如子,勤于政事,是人所共知的。

  我相信,用不了两年,我大秦,依旧是世上最强大的皇朝!

  难道还还不上区区一千万两银子的国债?”

  “好主意,好主意,陛下,好主意……”

  张廷玉闻言,面色激动的通红,转头看向隆正帝,连连赞道。

  他素来是稳重之人,几乎从未失态过。

  如今这般激动,想来也是因为当上户部尚书后,被银子愁的差点没去上吊之故……

  隆正帝面色也和缓了许多,能够不失朝廷体面,就筹措到一千万两银子,度过最难关卡,他心里也松了口气,看贾环脸上那微微自得的脸色,也不觉得碍眼了……

  刚才那一通马匹,拍的还听舒服……

  只是,银子没到手,说的再好听也还不算数。

  朝廷断了银子,这真不是闹着玩的,是要出大事的……

  他哼了声,道:“说的容易,可现在正是急用银子的时候,国债发行,哪里还来得及?

  某些为富不仁之辈,丧尽良心,只顾着自己发国难……”

  “陛下陛下……”

  见隆正帝还要往难听处说,贾环忙打断道:“臣之前不是不捐银子,贪图这点利钱才松口。

  您想,区区这点利息,臣还需用三五年才能赚回来吗?

  臣不是贪图那点银子,而是为了维护您和朝廷的体面。

  毕竟这事要传出去,那些只会耍嘴皮子的人又该乱说话了……”

  “那你说现在怎么办?”

  隆正帝还真信他这一套,哼了声,脸色又好看了些,问道。

  贾环不留痕迹的用余光看了眼牛继宗,见他微微颔首,贾环道:“陛下,时间紧迫,来不及让都中百姓沾这趟稳赚银子的好事了,就让国朝勋贵们,先受用第一次吧。

  隆正十九年,大秦第一期一千万两银子的国债,就由我们与国同戚的武勋先认购。

  第一期,就先定为五年期,五年后朝廷再还款。

  等到明年再发第二期的时候,再由文官和商贾富户们去认购吧……”

  张伯行等几个文官闻言,对于贾环总是不遗余力的打击他们,将他们和商户并列,都很不满的哼了声。

  只是如今正是要用这孙子的时候,先不计较。

  而且,他们此刻真心轻松了许多。

  他们皆为阁臣,朝廷走到这一步,他们也有罪过……

  隆正帝更不会计较,因为他也不喜欢文官……

  所以,难得没有教训贾环,而是正色问道:“你是说,朝廷每年都可以发行国债?”

  贾环想了想,道:“应该可以吧,只要国债是用来做正事,比如抚救灾民,或者打仗搞建设什么的,都可以。只要不私用,大兴土木建行宫什么的,就没问题。

  不过,到期了一定要给人还上才是最关键的。

  否则国朝信用一旦破产,那绝对是一场大震荡,会失去民心的。”

  隆正帝黑着脸道:“是会失去你这颗黑心吧?”

  任谁住的还不如一个臣子,结果还被扣上大兴土木的帽子,都会不高兴……

  张廷玉不关心这些,他看着贾环道:“宁侯,不知这国债,何时能够入库?不怕宁侯您笑话,我这个户部尚书,实在是不称职的紧,上不能解帝王之忧,下不能安抚黎庶。

  只能厚着颜面,向宁侯您求教了。”

  张廷玉姿态放的很低,偏背后又站着那么硬的后台,贾环也不好拿捏,客气道:“我还有正事,现在是御林军大统领,要为陛下守皇城。

  这样,你先让别人先认购吧,等不足的,再来找我……”

  张廷玉闻言,一张脸顿时纠结成了苦瓜。

  这种新鲜事物,要是没有个带头的,谁敢往里砸银子?

  谁不担心这是隆正帝捞钱之举?

  这不是小数目啊,是一千万两银子的巨款!

  国朝一年的税银才几千万两?

  可是张廷玉又逼不得贾环,只能无颜的向隆正帝求救。

  隆正帝的眼神也快要吃人了,贾环要是敢戏耍他,他保证能把贾环吊起来打,然后再直接以贾环的名义去宁国府提银子,算成国债!

  他也真是没法子了……

  牛继宗、温严正等人也忙咳嗽了几声,提示贾环不要再作死了,当心玩火自焚……

  贾环干笑了两声,赔笑道:“陛下,您要是急着用,就放臣一天假,让张大人随臣回府,去提银子。

  臣个人,先认购五百万两国债。

  如果后续认购之人不足,臣砸锅卖铁,变卖家产,再来认购。

  这是臣这些年积攒下的全部家当,但是臣不怕,因为臣坚信,陛下一定能够带领大秦,开创远超汉唐之不世伟业!”

  上书房内一片宁寂,众人无不为贾环的大手笔所震惊。

  他们看着隆正帝霍然起身,面色动容,嘴唇颤抖,而贾环的脸上却是无比的真诚和信任……

  看到这一幕,众人心里都有所感慨。

  连一直充当木头人的马齐,心里也稍微明白了些,隆正帝这般纵然贾环的原因……

  或许,这就是一种异类的君臣相得吧……

  ……

  第九百章 沉默了……

  神京西城,居德坊,宁国府。

  张廷玉被丢在宁安堂上喝茶,幸好,贾兰不知怎地得到消息,跑来陪他师父。

  不然,这辈子头次伸手跟人借银子的张廷玉会更不自在。

  尤其是主家一点待客之道都不讲,进门就将他一个人扔在这里喝凉茶,然后便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其实张廷玉是冤枉贾环了,虽然他确实是有意怠慢,和未来朝廷的文臣扛把子拉开点距离,可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要整理一下家底儿,看看府上如今到底有多少银子……

  “就……就这么点?我这么穷?!”

  宁国府银库里,贾环有些不相信地说道。

  李万机和纳兰森若闻言,也有些不相信……

  府上银库里堆着十几万两银子的现银,小银山一般,更有一百多万两银子的银票,怎么就成了“这么点儿”、“这么穷”了?

  这要算穷的话,这世上还有富人么?

  不过这话他们不敢说出来,李万机赔笑道:“三爷,家里的家业自然不止这么……点儿,若真算总账,千万都打不住,不过公中账房上,如今就这么些银子了……

  您以前不是说不要在家里留太多闲钱吗?滚在外面盘活流转的才是银子。

  所以,咱家的银财,都在外面滚动周转着。

  江南那边的铺面已经开到江阴华亭了,不止是省府才有。

  再加上西北那边的羊毛,跟淌海水一样的淌来,泼出去的却都是银子。

  虽然羊毛价贱,可架不住量太大……”

  贾环闻言,咂摸了下嘴,有些犯愁道:“这怎么办?刚借给陛下五百万两银子,这要是拿不出,脸可就丢大了……”

  “五……五百万两?三爷您……”

  李万机和纳兰森若两人一个宁国府大管家,一个三管家,这些年来见过的数目多了去了,可五百万两,还是让两人瞠目结舌,唬的面色隐隐发白。

  皇帝借钱,那岂不是肉包子打狗……

  贾环摆手道:“不用怕,是朝廷借的,算利钱,五年期……

  这些都是小事,谁也不能黑了我的银子,陛下都不行。

  国库里已经可以跑耗子了,太上皇大葬进行不下去,陛下也是实在没法子……

  现在的问题是,从哪儿弄剩下三百多万去……

  这个脸可不能丢。”

  李万机和纳兰森若闻言,都面色为难起来。

  若是三五万两,他们还能凑一凑。

  这几年来,贾府的家业一天盛似一天,贾环也不是小气人,给管家分了不少红。

  两人也都算是腰缠万贯的富人了。

  可三百多万两,就是把他们再卖一遍,都凑不足啊。

  若是现在从江南调银子,一时也来不及啊!

  主忧臣辱,见贾环为难,他们作为管家,却想不出法子,两人都惭愧的不得了。

  贾环见之,摆手笑道:“不怪你们,任谁赶到这会儿也没法子,外面坐着的那个措大,还是户部尚书的,都没法子,你们又有什么法子……”

  “三爷,要不您去西府看看?”

  李万机闻言好受点,出主意道。

  贾环撇撇嘴道:“那边虽谈不上空架子,但也就是好看罢了,账上顶多也就是十来万两银子,我总不能问老太太去讨压箱底儿……”

  纳兰森若忽然眼睛一亮,道:“三爷,薛家有银子!”

  贾环闻言一怔,问道:“你怎么知道?”

  纳兰森若笑道:“薛家和咱家不同,他家的丰字号,只守着那十几间老字号生发,不愿再开新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