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214章

作品:醉迷红楼|作者:中国必胜|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14 16:15:53|下载:醉迷红楼TXT下载
  没有人会喜欢这种震荡,哪怕寻日里和布政使林仪有利益冲突的黄国培和谭磊。

  一旦局面失控,首先被京里问责的,就是他们两人。

  在他们的管辖下,江南出了这么大的乱子,只会让都中长安认为他们昏庸无能。

  这是他们不能接受的。

  而且,相较于大动干戈,他们更喜欢可控的妥协和利益交换。

  就比如接下来的事……

  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承贾环的情。

  两江总督黄国培亲切表示:“宁侯慈心仁厚,不忍这些风尘女子受罪,还要为她们谋取生活营生,此举大善,总督衙门一定倾力支持!若有什么需要,只管吩咐便是。”

  江苏巡抚谭磊亦不甘人后,笑着表示道:“京中陛下爱民如子,宁侯为陛下心腹爱臣,不仅同样如此,还将陛下的爱民之心发扬光大,普及到了秦淮妓家。

  此举着实可钦可佩,功德无量!

  若有需要下官能办的事,尽管差遣。”

  在黄国培和谭磊想来,贾环招收这么多女孩子,总不会是为了开钱庄。

  只要不是开钱庄,惊动太甚,其余的随他去折腾。

  越沉迷越好。

  哪怕让他在江南刮地三尺,也好过官不聊生……

  而第三号人物江苏布政使林仪就更心善了,他唯恐贾环需要的人手不足,当场下令,要借着宁侯烧起的这把正义之火,将宁侯仁爱之心惠及整个金陵城。

  吩咐金陵知府张楚彻查金陵地面的所有青楼楚馆,不可漏过一处。

  清查完毕后,将那些可怜的姑娘,消除贱籍,恢复良籍,全部送入慈园,供宁侯享用……

  不,是差遣救助!

  听林仪说罢,当场差点有人笑出声来。

  贾环若是抢这么多良家女,别说这么多,他敢抢十个,就是泼天的大事了。

  谁都不敢压下,必定无数封折子六百里加急送入京中。

  可他抢那些人不人鬼不鬼的妓女……

  众人只当他抢了几千牲口。

  与顽笑无异。

  与此同时,贾环也笑的无比灿烂。

  将这一张张面孔记在脑海里……

  然后告诉黄国培等人,的确有事要他们帮忙。

  他需要他们在金陵城繁华地,腾出一条街来……

  黄国培等人虽然都大吃一惊,没想到贾环吃相那么难看。

  可贾环今夜给了他们那么大的脸面,他们最终还是答允下来。

  一定会为贾环置办妥当。

  于是,这一场典型的官场交易,就算完成了。

  曲终人散。

  至于那些苦主最终的结局如何,是死是活……

  却不会有人关心分毫。

  毕竟,在黄国培等江南大佬眼中,她们也算人?

  ……

  看着满面舒心,扬长而去的一干江南高官,最终消失在如画的秦淮夜色中,贾环微微眯起了眼。

  他不是不想一查到底,他也不是不想将这黑暗的世界一枪砸下去砸个稀巴烂。

  他并不是顾忌哪个。

  他现在去砸,也砸的起。

  砸就砸了,谁能奈他何?

  可是,砸过后,又能怎样呢?

  只要他离开江南,根本不用一年,一切都将照旧。

  这个世道,就是如此。

  千百年来,都是如此。

  不从根本上改变,就没有丝毫匡扶的可能和必要。

  折腾来折腾去,最后苦的,还是那些苦命人。

  所以,他要学会暂时的妥协。

  用妥协,换来大事业的顺利发展。

  但总有一日,敢叫天地换新颜!

  让这些腐朽恶臭的官僚主义,不能再肆无忌惮的作威作福,损害整个大秦的国朝气运。

  看着数位大佬扬长而去的身影,贾环心中冷笑一声。

  这就是官!

  ……

  翌日清晨,金陵慈园。

  云烟朦胧。

  本该静谧的江南第一园中,此刻却已经喧哗如闹市。

  即使每个人的声音都不大,可当一二千人的声音汇聚在一起,也能用壮观来形容。

  这还是已经剔除了年岁在二十五岁以上的部分。

  在这个时代,二十五岁的女子已经可以用风韵犹存来形容了……

  而二十五岁的青楼姑娘,更多已是残花败柳。

  这并不是夸张。

  为了避孕和保持容颜,每日里吃的虎狼药,已经将她们的身子残害的破败。

  卸了妆后,看她们的模样只能用触目惊心来形容。

  这些女子,她们若是愿意从良归家也可。

  若是愿意留下也行,但多只能去做绣工。

  洗去铅尘,素面朝天,好生将养几年,说不定还有恢复健康之时……

  而二十五岁以下的女子,入了慈园后,从昨夜起,便由金陵城内最有名的一百五十名郎中给她们诊断身体。

  身体无恙的,才能继续留下。

  有恙的,就只能连夜出园。

  当然不会置之不理,没遇到也就罢了,遇到了,算是一种缘分。

  会有人帮她们治好后,再寻一份差事。

  女儿街扫地擦窗的也得是女儿家,人手只嫌不够。

  但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份活计,保证她们饿不死,还会有银子花。

  总之,当清晨第一束阳光穿破云雾,照进慈园时,贾环带着一众家眷进来,就看到足足一千八百多名洗去铅尘,却依旧千娇百媚的姑娘,站于慈园内一处花坡上,齐齐屈膝福礼:

  “侯爷万安!”

  心情,不由大好!

  “嘿……嘿……嘿!”

  “哼!”

  正当贾环咧嘴大乐时,身旁却响起了数声不悦冷哼声。

  任哪个娘子看到自家相公对着这个场面傻乐,都不会高兴的。

  贾环闻声,忙收敛神色,一本正经道:“嗯,之前已经说明白了,人我救回来,该怎么分派,就看你们自己的了。

  我就是过来看一眼,如今看起来,还不错……哎哟!”

  贾环满面委屈的看向林黛玉,道:“我是说做事会不错……”

  林黛玉见众人看向她,登时不好意思起来,小声哼了声,道:“谁知道呢?满园子都是……这下你的名声保管更坏了,而且,定会传回都中。

  老太太知道了,不定气成什么样!”

  贾迎春今儿显得高兴,因为她手下的织绣局总是不够人手,如今看到这满坑满谷的人,尽够使了。

  她笑道:“老太太不会生气的,不过宝兄弟怕是会生气。这样的场面他见不着,心里定着急的紧。”

  了解贾宝玉心性的贾家姊妹们,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赢杏儿见贾环还在怔怔的看着那万千少女,连她都不大乐意了。

  挥手赶人道:“你快去忙你的去吧!真是奇了,在都中也没见你往平康坊里钻。昨夜十二花魁服侍你,也被你欺负哭。

  怎地这会儿这般没出息,眼睛都快挪不开了?”

  贾环无语道:“我这是贪花好色吗?我这是觉得壮观好吧,壮观!”

  “那你快去别地儿壮观吧,没的在这里碍手碍脚的,我们还要做事哩!”

  林黛玉帮忙赶人。

  她看到那上千人的队伍里,居然有狐媚子对着贾环搔首弄姿,顿时大恼起来。

  贾环看了看林黛玉等人的小火气,再看看眉尖轻扬的赢杏儿,不禁为那些女孩子的命运感到难过……

  只有男人,才最懂得男人心里想的是什么东西。

  同样,也只有女孩子才最了解同类的心思。

  若只林黛玉等人,顶多是眼不见心不烦,赶出去就是。

  了不起再罚罚跪……

  可有赢杏儿在,贾环敢拿脑袋担保,那些青楼女子将开启地狱般的生活模式,直至洗去那身风尘气……

  果不其然,他还没转身走两步,就听赢杏儿淡淡道:“小吉祥,你不是最爱跑爱跳么?打今儿起,每日里你就带着这些人,围着这玄武湖,好生跑两圈。

  什么时候她们能通过刘嬷嬷、容嬷嬷的认可了,才算你尽功了。

  记住了吗?”

  “得令!!”

  小吉祥小红脸绷的紧紧,大眼睛里满是激动之情,大声应道。

  平日里只能带香菱耍,如今能带一二千人一起耍,想想都了不得哩!

  贾环看到这一幕,不禁哈哈大笑。

  再看看浩瀚无垠的玄武湖,又不禁为那群小娘皮们感到悲哀……

  “真是的,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摇头叹息中,在一阵笑骂声中,贾环出了园子。

  甫一出门,就见韩大大步走来,沉声道:“环哥儿,外面来了数千士子,把慈园给围了!”

  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天诛国贼!

  “天日昭昭,自古以来,可曾闻此黑暗之事?”

  “丧心病狂,令人发指,令人发指!!”

  “听说此缭在都中长安月旦评时,就带了群臭丘八闯进平康坊里,还污蔑逸云居的兰大家为魔教妖女,想缉拿下大狱!

  所为者,就是想勒索一万两银子!”

  “什么,竟有此事?简直暗无天日!

  吾尝闻,都中长安逸云居的兰大家,书画双绝,甚至更胜徐妃青一筹。

  只可惜,北边那些土孙,连像样的好诗也做不出几首,拖了兰大家的后腿。”

  “这话没错,若是兰大家有仲兰兄这样的才子相助,定会比徐妃青更胜一筹。

  可悲徐妃青,可叹徐妃青。

  好不容易被我等诗才捧为花魁,结果却沦为了权贵的玩物。

  误了终身!”

  “有理,有理!

  不过……如此说来,那奸邪玩弄的,也不过是我等捧起来的妓子,算不得什么?”

  “正是,正是……”

  一群青衿璞冠中,不少读书种子夸夸而谈,面色从愤怒之极,到惋惜慨然,再到洋洋得意……

  却也有明白不自欺之人,眼神莫名的看着这些同类,面色怜悯。

  论才气,这些日日叨叨的货色,顶多也就是二流。

  且不说能不能折桂入长安,就算京榜题名,了不起也就是二甲末尾,多在三甲同进士里厮混。

  这等角色,怕连登入平康坊逸云居大门的资格都没有,还想去捧兰大家?

  更别说他们去捧徐妃青了。

  做那几首才气平平的狗屁诗,连徐妃青的面都没见过,还在这里自淫……

  罢了,只当这些人来凑个人数,拉拉人气吧……

  “奸邪可恶,祸害江南!”

  “此缭不除,国将不国!”

  “朝廷养士百十年,仗义死节,便在今朝!!!”

  这句话,算是彻底点燃了数千士子的嗨点,整个场面登时沸腾起来。

  一个个往日里注重仪态体统的书生们,个个如同打了鸡血一般,不要命的往太平门处涌去。

  更有人嘶吼出了“天诛国贼”的口号,让气氛再度失控。

  泼天大事啊!

  从宋起,宋太祖立下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制后,士子的地位一日胜似一日。

  任你家财万贯,任你为国立下汗马功劳,都比不过在东华门外唱名的士子。

  到了前明,虽然有太祖和永乐二帝,将读书人虐的不要不要的。

  但等到土木堡事变,军功勋爵体系被一举摧毁后,士子的地位再次死灰复燃,一日高过一日。

  而从那个时候起,读书人就成了惹不起的代名词。

  中了秀才,便能见官不拜。

  中了举人,便能与知县谈笑风生。

  若是中了进士,一省巡抚面前都有座位。

  这个时代,最让官员头疼的不是草民聚众闹事。

  有草民敢闹事,调兵镇压就是。

  最让他们棘手的,便是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