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5章

作品:旷野无人|作者:旅游巴士|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14 11:17:08|下载:旷野无人TXT下载
  匆淹耆弦钟糁5恼锒媳曜迹痪窨聘稍ひ咽瞧仍诿冀蓿坏牵恢芪挥幸桓鋈艘馐兜秸庖坏恪k露牢拗痪λソ撸恢沼谇奈奚5囟雷宰呦蛄肆榛甑奶旃?br/>

  王国维死于抑郁症?

  一直以来;王国维之死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一大疑案;关于他的死因众说纷纭;有殉情说、逼债说、惊惧说、文化殉节说等等。学者陈明远在博客中说;他经过反复核实史料;再三思考之后;用现代心理学方法作精神分析得出结论;王国维是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导致自杀身亡。王国维患上抑郁症;首先跟他的性格、气质因素有关;王国维属于典型的内向性、抑郁型气质。他自尊心极强;个性清高;倔强。他最看重人格的尊严;奉行“士可杀不可辱”的原则;他是最具独立人格、思想自由而且最有创意的知识分子。同时;“除了自身的气质、性格因素以外;自

  幼家庭不幸(幼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人生三大厄运都降临到他的头上)造成的精神创伤、一年前长子因医疗事故而病逝、时局动荡不安、环境的种种压力;以及罗振玉侮辱性的绝交对于内心的打击;这些负面作用汇聚起来迸发的毁灭性合力;终于酿成了一代宗师赴水自沉的悲剧。”

  海子卧轨自杀

  诗人海子也是死于抑郁症;死的方式也异常惨烈——卧轨自杀。他出身贫寒;生前一无所有却才华横溢;沉迷于诗歌的写作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的四任女友都因他的贫寒先后离他而去。他的诗集是在他死后多年;由他的好朋友西川帮助整理出版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诗歌界给了他崇高的荣誉;他的才华也渐渐地被世人了解和接受。只可惜;诗人早已驾鹤西去;再也看不见、听不见这一切了!了解了他的身世;理解了他不被世人了解和接受的痛苦;再来读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便有了一种揪心的疼痛。他多么希望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就像他的诗里憧憬的一样。但残酷的现实;无情地粉碎了他的所有梦想;所以他就只有到天国去追寻他的梦想了。

  诗人顾城杀妻案

  1993年10月8日;“朦胧诗”诗人顾城;用斧头杀妻后自缢于一棵大树之下。惨案发生在新西兰北部人口只有2000多人的激流岛上。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国文艺界的顾城杀妻案。据顾城的遗著《英儿》的内容;人们猜想顾城最后的疯狂是因为一个追逐利益的女人伤害了他;导致他的崩溃;这个女人在顾城的书中被称为“英儿”;由于“英儿”的背叛;导致了顾城的家破人亡。

  明星风光也抑郁

  张国荣因抑郁症自杀

  据悉;张国荣患抑郁症已有20年历史;事业与感情是患病的主要原因。久病自成医;张国荣对于自己的病情是十分清楚的;他在1987年的自传中这样写道:“记得早几年的我;每逢遇上一班朋友聊天叙旧;他们都会问我为什么不开心;脸上总见不到欢颜。我想自己可能患上忧郁症;至于病源则是对自己不满;对别人不满;对世界更加不满。”

  阮玲玉为情自杀

  阮玲玉是中国默片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演员。这个外表华丽;内心细腻的女演员;用才情演绎了一部部经典影片。然而和张达民不幸的婚姻;以及和唐季珊纠缠不清的情感;让她的内心充满了伤痛;最终选择了服毒自尽。那时的她年仅25岁。阮玲玉应该是一个最典型的抑郁症例子;为情所困;为情所伤;最后又为情而亡。情感危机可能会让一个人瞬间就陷入抑郁状态。

  崔永元得抑郁症

  央视“名嘴”崔永元患抑郁症的事可以说和《实话实说》一样路人皆知。“抑郁症离我很近;近得像亲兄弟;医书上描绘的大部分病症我都具备了;还有即兴发挥的部分。差不多有四五年的时间;我抑郁并活着。虽然国家gdp每年都增加;可我就是高兴不起来;满脑子都是极限运动。抑郁症病人有多苦;不说也罢。”崔永元承认;自己患抑郁症的两年时间里;一直去医院看医生;每天都吃很多药。“我的优点是热爱科学;包括医学科学。所以;我去医院看医生。我一五一十地说;医生一把一把地开药;我一天三顿三顿地吃。坚持了两年;太阳又从东边升起。”

  韩国女星李恩珠

  韩国女星李恩珠因抑郁自杀。现场勘察时;警方在床头边发现了一张字迹潦草的纸;写着“妈妈对不起!我非常爱电影事业;也非常渴望演电影!现在的生活不是人的生活!我不想怨恨任何人!”此纸条后来被认定是李恩珠的遗书。有人分析;她自杀原因可能是演电影《红字》入戏太深;留下后遗症。此外;也有消息说;李恩珠在拍摄电视剧《火鸟》时;曾因为裸露镜头引起争议;她自己一直为此非常难过;这可能也是导致她抑郁的原因之一。

  本报记者 蒲荔子

  (bsp;实习生 周豫 整理

  txt电子

  写在前面

  潘凯雄

  我曾一直坚持这样一条原则:作为出版人,绝不在自己经手的出版物上留下拙名或说

  三道四。然而,李兰妮的《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这部书稿却让我不得

  不放弃

  这一原则,忍不住要站出来说上几句。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且远比平时终审一

  部文学佳作时

  产生的震撼要来得强劲,猛烈到了让你一时无语,闷坐在那儿发呆。良久

  终于明白:所谓文学,即使是优秀的文学也根本无法涵盖这本书丰厚而现实的意蕴,这

  里是一声发自生命和心灵的呐喊!对于人类,还有什么比生命与心灵更值得珍重、更应该

  受到呵护的呢!

  这是一部及时而实用的作品。在这里,及时与实用绝非贬义,而是大勇气大智慧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当今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04%,这意味着每十人中就有一人受其

  影响,高居精神疾病榜首。中国的情况如何?我查不到权威的数据发布。据此,是否可以产

  生两点猜测:即一,我国对抑郁症的研究与关注还远未到位;第二,作为“地球村”的一分

  子,即使我们抑郁症的发病率不足104%,但恐怕也低不了多少吧?

  而更为糟糕的是:在中国,大约90%的抑郁症患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可能患上了这种病

  更谈不上及时治疗,他或者她的第一反应正如本书作者李兰妮的当年:“我会抑郁?笑话

  ”而即

  使是那些已经明确知道自己患上了抑郁症的人,也多是对此讳莫如深,缄默与回避成

  了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现在,李兰妮勇敢地站了出来,她将自己与抑郁症顽强搏斗五年

  的亲

  身经历,以原生态的“认知日记”辅以“随笔”“链接”和“补白”等组合文字实实在

  在地告诉你:抑郁症很痛苦,甚至生不如死,但并非不可改变,而改变的主动权就掌握在你

  自己的手中。

  这是一部勇敢而顽强的作品。这位与抑郁症顽强搏斗了五年的李兰妮早在1988年就罹患

  癌症,历经三次手术和五次化疗。近五年来,她一直服用赛乐特、奇比特一类抗抑郁药

  病魔的侵袭使她几度痛不欲生,且深切地感受到:活着比死要艰难!然而,

  李兰妮不仅

  活了下来,而且走了出来!她不仅不再忌讳说自己的病,而且还从一个病人变成了半个专家

  读《旷野无人》,你就会知道我们对人类精神疾病的了解是多么的无知。我相信,在

  数以亿计的抑郁症患者中,兰妮的经历或许并非绝无仅有,但在已公开面世的出版物中,

  像她这般癌症兼抑郁症的“双料”病人还真是前无古人。因此,《旷野无人》的写作更是一

  次

  勇敢者的艰难跋涉。往事不堪回首却偏要一次次再回首,这绝对是自讨苦吃,于是几度写

  作、几度停顿、几度复发,好不容易成稿,又遇上我这个无知者还要不断与她磋商文本的修

  改,残酷地让她三番五次再回首。罪过罪过!但兰妮从不拒绝,终成此稿。我深切地相信:

  有过这般生活经历,生死于兰妮都早已置之度外,所谓写作、出书、出名一类的俗事儿在她

  眼中实在是轻如鸿毛,但还要如此顽强地写啊写,不过只是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切身

  体会给那些还在饱受抑郁症折磨的兄弟姐妹们提供一点实实在在的帮助。

  这是一部超文本的厚重作品。“认知日记”在告诉你如何自我疗救;“随笔”上溯家族、追

  忆往事,意在探寻抑郁之多方成因;“链接”在传递迄今为止人类对抑郁症的经典认知;“

  补

  白”则将前三者串连起来。四部分浑然一体,我将其命名为“超文本”实属生造。其实,面

  对兰妮的这种写作,重要的根本就不在命名,也不在文体,而在于抑郁症之成因、病状及治

  疗的完整过程就这样被赤裸裸、真切切地暴露在生理的、病理的、心理的和历史的、家族的

  社会的以及文化的光天化日之下。这就够了,用不着再来任何酸文。

  或许有读者会心存疑虑:李兰妮本是作家,有这个写作能力,而那些更多不具备职业写

  作能力的抑郁症患者又该怎么办?我想,

  本书的关键点并

  不在告诉你写不写、怎么写,而在于当你不得不面对人类各种精神疾患时,能否敞开心扉

  让阳光驱逐阴霾。太阳每天都会升起,总有一天会照到你这个即使不起眼的小角落,就

  像兰妮在本书中告诉你的那样……

  2008年5月1日

  

  

  下载

  电子站

  兰妮自白

  2003年6月6日——2003年6月27日

  我有抑郁症?我怎么可能有抑郁症!我没什么可抑郁的。所有认识我的人都说我非常

  乐观。我这种人要是有抑郁症,那——全省人民大概都有这个病。

  我看到头在一旁飘浮,四肢像被斩首的青蛙发蔫,身子是空的,脑浆——鲜血——额头那一

  块皮——两个眼珠子……浮在空中飘,各飘各的。过去我看不懂毕加索的画,现在我就是毕

  加索的一幅画。

  2003年6月28日——2003年7月17日

  永远不会老的张国荣在电视上微笑,眼睛微微有点眯,嘴角隐隐藏着一缕笑,有点

  心事,有点顽皮,有点倦怠,他的眼神在说:今天是愚人节,我们来玩一个死人游戏好不好

  我一只手扒着摩天大楼的天台边沿,全身悬空,眼看就要掉下去了。我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也不知道何时能爬上天台。我只有三个指头支撑全身重量。很想很想放手啊。

  2003年7月18日——2003年7月30日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精神、命运的分水岭。当我们成为抑郁病人,或将要成为抑

  郁病人时,必须安静下来,仔细梳理自己的精神脉络:到底哪个段落出了毛病?究竟哪个区

  域有暗伤?阻塞是什么?裂痕有多深?

  写这份遗嘱的时候,心里很平静,思维很冷静。没有伤感,没有牵挂,没有遗憾。人之将死

  是没有多少话要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