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857章

作品:醉迷红楼|作者:中国必胜|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14 16:15:53|下载:醉迷红楼TXT下载
  每每思此,吾等无不心如刀绞,痛不欲生。

  自问死后,也无颜面再见国公爷和王古人大哥他们……

  而你……你秦家饱受国公大恩,怎么就有颜面,说出这‘挺好’二字?”

  面对李先激动不已的斥责,秦梁真真是百口莫辩。

  他满心的无语……

  你们搞那么大的事,难道就没仔细调查过贾环的底细吗?

  他那是装的吗?!

  秦梁有些头疼道:“李叔,您先别激动,您可能不知道,环哥儿这个情况,有些特殊……

  他是庶子出身,八岁的时候,就出了府习武,没受过很好的教诲,后来才……”

  “你不用说了,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

  是,少主的确没被贾府的人好生教过,但是,他绝不是没人教导!!”

  李先斩钉截铁道。

  秦梁疑惑问道:“李叔,您的意思是……”

  李先冷笑道:“你忘了,是谁将少主教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秦梁闻言面色一变,道:“您是说……国公爷?”

  李先哼了声,傲然道:“正是!正是惊才艳艳的国公爷之英灵不散,才教诲出了少主这样的天纵奇才!

  秦家小子,你还敢说,少主没有名师教诲吗?

  有国公爷的教诲,少主纵然不能超过先人,只要有三分之一,不,只要有十分之一,他也是当代第一流的人杰!”

  李先目光中,存在的,是对先荣国贾代善近乎信仰般的狂热信任。

  他坚信,既然贾环师从贾代善,那么就一定也是一个允文允武的一流天才!

  至于如今的表现,不过都是糊弄赢秦皇家的罢了……

  这让秦梁有些瞠目结舌,不知说什么好了。

  按李先的说法,也对……

  既然贾环是先荣国显灵教诲出的子孙,哪怕只学到了十分之一,也不会如此……

  只是,他是实实在在探过贾环的底的。

  他无论如何都不相信,贾环是那样一个深藏不露的文武全才……

  见秦梁依旧不信,李先再冷笑一声,独眼盯着秦梁,道:“我知道你不信,若非偶然机会,我得到了一首少主做的词,我也不敢信,少主竟会隐藏的那么好……”

  “环哥儿……环哥儿做的词?”

  秦梁差点没把下巴惊掉。

  《百家姓》都背不齐的人,还会做词?

  李先冷冷的看了秦梁一眼后,道:“你秦家也算半个,你自幼也爱习文,那你来听听,少主的这阙词如何!”

  说罢,语气沉重的一字一句念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秦梁闻言,这个在沙场上杀进杀出,视生死如无物的征西大将军,彻底愣住了。

  这是贾环做的词?

  这不扯淡吗?

  秦梁还想听,可李先却不念了,只是用独眼死死的看着秦梁。

  见他毫无所觉后,李先眼中闪过一抹失望,他有些自嘲的一笑,道:“少主以词言事,倒也没错……”

  垂下眼帘后,眼中闪过一抹厉色,惊人!

  秦梁真的很摸不着头脑,这分明是一首闺阁女子幽怨词,且只有四句,他怎么就……

  秦梁道:“李叔,您确定,这是环哥儿做的?”

  李先抬起眼帘,独眼冷冷的看了秦梁一眼后,道:“虽然我只得了四句,但确定这是少主所做……

  秦梁,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难道你读不出这两句词中的苦楚吗?

  当时的少主何等艰难,为了筹措从武之资,他被赶到城南小庄子上,与卑贱人一起生活,赚银子。

  那个时候,无数受过国公爷大恩的荣国旧部,竟无一人相助。

  却道故人心易变……

  你难道就读不出这其中的无奈和辛酸吗?

  只可惜,少主当时并不知我等忠诚家将的存在。

  否则,他定不会发出这等感慨。

  不是所有的故人,都容易变心……”

  秦梁闻言,面色一变,可再琢磨了下,还是觉得牵强。

  只是他却不好再说什么了。

  他算是彻底看明白了,李先等人明显在将贾环当做幼主对待,而且还是饱经苦难风霜的幼主……

  在他们心里,贾环做的一切都是忍辱负重,过的那是水深火热,艰难无比……

  即使他打了亲王世子又打宰相公子,即使他每天吃香的喝辣的,大冬天里吃青菜,倚红偎翠,小老婆纳了一房又一房,那也只是做给别人看,其实他心里很苦的……

  而贾环捣鼓出水泥后,那么多荣国旧部,不管需要不需要,都一千两一千两的往贾环那里送银子。

  连生计艰难困顿的韩德功,都送去了一千两,而韩德功不得不带着韩大等三个儿子,年三十前钻进秦岭里打野味儿过年……

  这些都被李先下意识的忽略不计了,或许在他看来,这只是微不足道的本分。

  没有将贾环当祖宗一样供起来,就是荣国旧部的忘恩负义……

  秦梁觉得,不能再在这方面和李先探讨下去,这些人,已经有些走火入魔了。

  对,就是走火入魔!

  他们想要报仇,他们想要找一个新旗帜,所以,无论贾环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都不重要。

  他们坚信,贾环就是他们臆想的那样艰难痛苦……

  念及此,秦梁果断放弃了解释的意图,承认错误道:“李叔,您说的对,我之前对贾家的关照少了,都是我的不对,请您谅解。”

  李先闻言,看了秦梁一眼,道:“我说过,我们不怪你。少主宽宏大量,他不怪你,我们也不怪。”

  秦梁又想起宁至之事,面色微微肃重了些,犹豫了下,道:“李叔,那铁网山之变,宁至……是怎么回事?

  环哥儿不得不亲手杀了他,这件事,也让环哥儿伤透了心。

  犬子写过好几封信给我,说环哥儿和他们喝酒时,谈起宁至,几番落泪……

  你们这样做……”

  面对自幼便极为尊重的人,秦梁还是说不出指责的话。

  李先闻言,面色微变,而后缓缓摇摇头,沉声道:“这些,都是宁至自愿的。

  为了回报国公爷大恩,为了给国公爷报仇,他无怨无悔!”

  秦梁闻言,面色又肃穆了几分,道:“李叔,你们这样做,若是环哥儿知道,必然会很痛苦!

  他很尊重,也很亲近我们,环哥儿最重情义……”

  李先有些奇怪的看着秦梁,道:“你怎么知道少主不知道的?

  若没有少主的名义,我们不过国公爷的家将,又如何说的动宁至?”

  “轰!”

  强撑了半天的秦梁,听闻此言后,直觉得脑中一道惊雷炸响,魁梧的身子险些没站稳,连连倒退两步后,面色骇然失色道:“你说什么?”

  ……

  神京,都中。

  慈宁宫的事,终究还是不了了之。

  隆正帝以“进攻”取代防守,最终以不带走赢朗为退让,暂时平息了皇太后的折腾。

  但谁都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平息……

  屠尽国舅府后,天家这一对母子间,再无半分情分可言。

  不过,即使只是取得暂时的平息,也已经足够了。

  从当夜起,皇城内开始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残酷清洗。

  贾环也不知朱正杰那王八羔子是怎么查的,不过是一壶茶,怎么会牵扯到这么多人。

  整整六千宫人,六千!!

  一牵扯就是一片,一牵扯就是一片……

  宫里的宫人几乎清空了一半。

  而且论罪,皆斩!

  不过,在贾环的强烈要求下,涉及御书房下毒案的六千宫人,除了尚宫局的那几个直接当事人外,其余的都没死。

  太监发配皇陵,而宫女,则全部流放西域。

  为了此事,贾环又被骂了个狗血淋头。

  隆正帝甚至还想让苏培盛找来一身女装,让贾环换上,以嘲笑他的妇人之仁……

  贾环怕个球,扬言只要别乱杀人,穿就穿!

  结果倒是隆正帝被他的不要脸给镇住了,饶是今天在慈宁宫里气的半死,可还是忍不住笑骂出声,让贾环速滚。

  贾环无所谓,保下那六千条性命就好……

  其实若都是太监,他说不定也就无所谓了。

  可还有那么多漂亮的宫女,就这样白白杀了,着实不落忍……

  大清洗整整持续了三天,直到贾环视野里的熟面孔几乎一个不剩后,宫里才渐渐消停下来。

  不过,董明月、卿眉意她们费尽力气,往宫里安插了的人手,如今估计也没剩几个了。

  天知道她们会气成什么样……

  贾家的青隼如此,其他势力的眼线,多半也好不了。

  如此一来,隆正帝算是基本上肃清了宫廷。

  也让这座皇城,彻底掌握在他的手里。

  到第四天的时候,御林军副统领岳钟琪再次接掌宫廷防卫,挂着大统领名衔儿的贾环,才终于被允许回家了……

  出了安福门后,贾环回头看了看巍峨高耸的皇城,心里轻轻一叹。

  但愿自此风波定……

  第九百一十四章 弥补……

  都中叛逆之辈的九族亲眷,也就是罪民们,已经开始往西迁移了。

  虽然西域还没回到朝廷手里,可或许是为了彰显功绩,也或许是为了扫清这些日子来神京城中愈发压抑的气氛,移罪民戍边的活动,已经开始大张旗鼓的进行了。

  十万人次的大规模迁移,速度也快不了,何况还都是步行……

  等到他们走到西域时,大概也到明年秋天了……

  而那个时候,西域早已经被收回。

  得知这个消息后,贾环特意从皇城西门安福门,又绕到了南门朱雀门。

  在亲兵家将的扈从下,顺着朱雀大街,往城南去,看一看情况。

  尽管韩三劝他最好别去,不然看着又不落忍。

  然而贾环听此之言,却愈发想去看看了……

  无论是铁网山之变,还是之前的宫廷兵变,他都不得不杀了许多人,还有更多的人,是因他而死。

  其中大部分的死亡,都是权术阴谋下的牺牲品。

  贾环无力改变这种事,因为只要这个世上还存在人类,就一定会有政治。

  而只要有政治,就会有权利,也就一定会有权利之争。

  自然,也就会产生权谋之下的牺牲品。

  从古至今,再到未来遥远的几百年几千年后。

  只要人类不绝,这种事情就不会绝。

  贾环再自大,对于这种源自人类自身属性的事,也是无能为力的。

  他能做的,只是尽他最大的能为,减少一些有他因果在内的牺牲。

  黑云十三将……

  这个名词,曾让贾环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向往。

  他甚至将乌远命为新一代的云旗第一将。

  可如今,这个名词,却成了他心头最大的一块阴影。

  一个随时都有可能陷贾家和他于万劫不复之地的阴影。

  这块阴影,已经使得十万人家破人亡,流放他乡……

  ……

  不真正亲眼目睹一次抄家流放,是体会不到其中的残酷性的。

  流放,对大多数人而言,只是纸面上很轻巧的两个字而已。

  只有身在其中,或者只是亲眼目睹过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可怕。

  那种悲哀凄凉的气氛,那种自此以后沦落到不知何地的惊恐不安,那种面如死灰的绝望和痛苦……

  看着一队队虎狼之士,从一户户普通的宅院中,赶出一群群哭嚎哀求的百姓。

  看着老人悲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