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725章

作品:醉迷红楼|作者:中国必胜|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14 16:15:53|下载:醉迷红楼TXT下载
  邬先生闻言,心知事情已被贾环看破,有些心惊贾环背后的高人,不过面色却极为和蔼,笑道:“宁侯啊,既然你能看破这点,自当也能看出陛下的苦心。

  宁侯,您想想,陛下何曾对一个外臣这般用心过?

  别说其他普通人了,就是皇太孙和五皇子,甚至是之前过继出去的那位,都没有像对宁侯您这般用心。

  当然,陛下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国事。

  可正因如此,才更显得这份圣眷的可贵……

  您说呢?”

  贾环闻言沉默了下,而后道:“我牛伯伯和温叔叔他们已经决定让那位去蓝田大营了……”

  “当真?”

  尽管心里早有把握,可此刻闻言,邬先生还是极为欣喜。

  见贾环点头后,他大喜的推动着轮椅,在上书房的金砖上来回转动,高兴道:“真是太好了!宁侯,你果然不负陛下重望。”

  看到这般欣喜的邬先生,贾环心里……忽然有些害怕,他皱起眉头看着邬先生,轻轻抿了抿嘴巴,道:“邬先生,至于吗?”

  邬先生闻言,顿时醒悟过来他的失态,忙哈哈一笑,道:“激动了激动了,让宁侯见笑了……”

  贾环忽然幽幽地问道:“邬先生,牛伯伯昨天跟我说,他同意此事,有一个前提,就是要我想清楚,待太上皇出关后,我该如何跟他交代。

  我想了一夜,都没想出到底该怎样交代,您才智高绝,手段惊天,能不能教我一教,待太上皇出关后,我该怎么说?”

  邬先生闻言面色一变,目光一凝,看向了贾环……

  ……

  皇城,内宫。

  贾母在皇太后宫中待了没有一刻钟,只按国礼谢了恩后,又客套了两句,就被人送出了慈宁宫。

  不过还好,皇太后虽然不怎么待见贾家人,但对待贾母,还算是以礼相待。

  毕竟,贾母的身份不同。

  作为先荣国的遗孀,纵然她贵为皇太后,也绝不可能轻贱怠慢。

  当然,也并无太多亲近之意,只是面子上走一套流程罢了。

  唯一实惠的,就是当贾母请求去探望贾元春时,被允许了。

  凤藻宫中。

  气氛,有些悲凉。

  往日里早就有宫中贵人前来走动,今日,却空荡的让人感到寂寥,衰败……

  殿内,贾母看着泣不成声的贾元春,叹息了声,道:“好了,别哭了,都是双身子的人,哪里能这般哭?”

  见说不听贾元春,贾母又叹息了声,道:“娘娘,你这又是何苦呢?”

  贾元春闻言,悲戚道:“老太太,我并无恶意啊。”

  贾母闻言,眉头微微皱起,道:“可你明知你三弟不喜让你二妹妹嫁入皇家,当初为了那个丫头,他差点没闹翻了皇宫,你又怎会不知呢?”

  贾元春顶着一张素面,眼圈红肿道:“老太太,我也只是想让二妹妹先去将军府走走,认个眼缘儿。若十三爷愿意,再让皇后将您请入宫来,和您商议婚事。三弟那里,则由陛下去说。

  老太太,那位爷,未来真真是少不了一顶亲王顶子的,府上又干净,比这宫里,不知要强多少倍……

  难道还会委屈了二妹妹不成?

  若是家里再出一个亲王妃,三弟日后也不用再这么辛苦,动辄用命去拼啊。”

  贾母闻言,叹息一声,道:“娘娘啊,你三弟说,这件事你该和他先商量,若是如此,就不会有现在这些事了。

  他说,你就不想想,陛下又怎会让未来的佐政亲王和军中大将成为姻亲?

  即使真的成了,那也不是在帮家里。

  日后,最难过的,就是你的二妹妹啊。”

  贾元春闻言一怔,喃喃道:“我……我并未想到啊……”

  贾母一双老眼仔细的看着贾元春的脸色,轻声道:“娘娘,你贵为贵妃,如今又怀有龙子……你心里,可有其他想法?”

  贾元春迷茫不解道:“老太太,什……什么想法?”

  贾母看了看周遭,殿内的昭容和宫女们都在远处,她便压低了声音,轻声道:“你可有想过,那张皇后宝玺,和太子之位?”

  贾元春闻言,如遭雷击,面色骇然的看着贾母,一手捂住嘴,转头看向左右前后,然后连连摆手道:“老太太,慎言!我就是再愚鲁糊涂,也断不敢有此妄念。

  这……这……这如何使得?

  难道是三弟他……”

  贾元春面色再变,几无人色,惊恐的看着贾母。

  自古以来,外戚想要荣升后族者,不计其数。

  贾环若有此心思,也不足为奇。

  不过,贾母却长呼了口气,笑道:“不是,是你三弟担心你有这种想法。他让我告诉你,咱们贾家,富贵已极,再无他念。若是娘娘你想让家里再升到后族,或者皇者母族,就万万不必。咱们贾家,担不起……

  如今看来,你们到底是亲姊弟,想法是一样的。”

  贾元春闻言,也长呼一口气,后怕道:“真真是……吓煞我也。我还道……”

  贾母笑道:“既然如此,那就再没什么旁的了。

  只是你要记住,日后再行事,凡是涉及到家里的,尤其是你那几个姊妹的,一定要跟你三弟商议商议。

  他啊,没什么大志向,就是想着家族能够和睦,家里姊妹们都能够好好的活着。

  你三弟还总觉得家里当初送你入宫,亏欠你太多。

  所以,他说他不求你在宫里能升多高的位份,或者帮家里谋什么利益。

  他只要你当好你的皇妃,好好诞下龙儿,将他抚养长大就好。

  他让我告诉你,一定会保你这个大姐,和未来外甥的平安的。”

  “三弟……”

  ……

  贾家,大观园,秋爽斋。

  三间不曾隔断的阔朗屋子里,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

  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

  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

  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

  东边便设着卧榻,拔步床上悬着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的纱帐。

  纱帐内,美人轻卧。

  只因今日老太太要去宫里谢恩,所以,家里姊妹们一大早去前面荣庆堂请过安后,就又回到了园子里歇息。

  往日里必然会聚在一起的姊妹们,却因昨夜之事,没有聚在一起。

  贾迎春自回了紫菱洲,也带走了贾惜春。

  林黛玉说头晕,因此回了潇湘馆。

  薛宝钗虽然又劝说了贾探春几句,却没有随她来秋爽斋。

  实际上,昨夜她也没来……

  只有史湘云,依旧义愤填膺,站在秋爽斋里,看着侧卧在床榻上流泪的贾探春道:“三丫头,你哭什么?

  你也别哭,我给你出个方儿,你去找他娘,有姨奶奶出面,定能降伏他!

  你分明是为了他好,他竟还凶你!

  你是他姐姐,他也跟你吵!

  待他回来后,我一定跟他好好掰扯掰扯!”

  贾探春闻言,在榻上长叹息一声,坐起身来,用绣帕擦去眼角的泪珠,强笑一声,道:“罢了,他本就不喜……何苦再让他添恼?

  当年,原是我……不好。

  云儿,你也再莫闹,闹大了,对你也不好。”

  “他能将我怎样?”

  史湘云高声嚷嚷了声,不过,到底还是不再闹了。

  自从上回王夫人之事后,她就打定主意,日后遇到大事,都听他的,一定不能像王家李氏那般祸祸。

  只是,到底心怀侠义,看不惯昨夜贾环那般“欺负”贾探春。

  她虽然并不在乎贾迎春嫁不嫁那个未来亲王,可在心里,到底还是偏向贾探春多一些。

  史湘云拉过一张椅子,倒背过来坐下,嘟嘴道:“真真是拿你们这双姊弟没法子……

  你昨夜也是,好端端的,非要去刺爱姐姐作甚?

  她一点主见也无,还不都是听环哥儿的……

  你怪她却是怪错人了哩。

  你原本心胸阔朗,不该如此。

  也该晓得他最看重爱姐姐当年维护他的情意……

  闹这么一出,何苦来哉?

  对了,你昨天没和我们一起走,在老太太房外面到底听到什么了,怎地那般恼?”

  贾探春心性确实大气,被史湘云这般“巴拉巴拉”的教训,也不着恼,只轻叹一声,下了榻,走到花梨大理石案边,铺开一张薛涛笺,研磨了番砚台,从笔海中取出一支大豪来,沾了沾浓墨,挥笔泼墨:

  “东风初到,小梅枝上,又惊春近。料天台不比,人间日月,桃萼红英!”

  ……

  第八百零四章 远谋

  凤藻宫中,贾元春听了贾母的话后,面色微微一变。

  不得不说,贾母实在太会说话了……

  她将贾环粗白难听的话,用她做孙媳妇时的手法稍稍修饰了番,就变得格外顺耳。

  这番话不仅将贾环的意思表达清楚,还很让人暖心。

  只是,贾元春在宫里待了这么些年,最会听话中话的意思,又哪里听不出贾环对她有多不满。

  哭的红肿的双眼中,浮现一抹委屈。

  这件事,她确实有自己的私心。

  后宫结交外臣的机会很少,结交宗室的机会同样很少。

  除了皇后可以宴请诰命命妇外,谁又有资格去结交外臣和宗室?

  由于隆正帝在宗室中和外臣中极为不得人心,这种机会连皇后都极少……

  然而,忽然在贾元春面前出现了这样一个机会,可以施恩于赢祥,她又岂能不心动?

  倒不是说她现在就有觊觎后位和储君之心,皇后与皇帝琴瑟和谐,相敬如宾,别说她只是贵妃,就是皇贵妃,也不曾有这个胆量去冲击后位。

  至于储君之位,就更无从谈起了,她甚至都不知道肚子里怀的是女婴还是男婴。

  但,她确实是为了孩子的未来。

  若是男婴自不必说,未来能有一位叔王照看着,无疑会好走许多,就是封爵,也会高一些……

  若是女婴……

  宗室的贵女尚有几分可能留在京城,但皇家的贵女,没有一个能留下的。

  自从定下以和亲之策,羁縻外蒙诸汗王以来,天家的金枝玉叶,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被抚蒙古诸王。

  公主抚完后,才会再挑选宗室贵女,或郡主,或县主,去远抚蒙古。

  若是天子不嫁自家女,而先将宗室女送去蒙古吃沙子,别说宗室不服,连天下人也不服。

  这是国策,纵然太上皇都不能免。

  可是天家贵女,抚蒙古之后,少有长寿的,能活过三十的都不多。

  在世间第一等繁华地长大的娇贵女子,哪里能受得了塞外的风沙和腥膻……

  若是指到内蒙,逢大庆之节,还能回来看看。

  若是指到外蒙,那可真真就是生离即死别。

  贾元春虽说升贵妃没多久,可却深知隆正帝的性格。

  他那样好强要颜面,再不会做“假公济私”之事,太上皇的大长公主都远嫁外蒙车臣汗,她若生一个公主,日后百分百也是指婚外蒙的结局。

  隆正帝与皇后所生的二公主,那还是皇后唯一的一个子嗣,也一样被指婚土谢图汗。

  和贾环那种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