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更是在那里垂泪不止……
“你们回来了,在朝上可还安好?”
贾母脸色寡淡,看着儿孙进屋后,脸色稍微好了些,眼神却盯着贾环问道。
不止是贾母,房间内的其他姐妹们也都看着贾环。
实在是……太不让人省心了。
“哼!”
不提这事还好,一提朝堂之事,贾政就忍不住黑下脸来。
“环哥儿,你又惹什么祸了?”
贾母简直心惊胆战,一旁处,林黛玉连眼泪都忘记流了,怔怔的盯着贾环看。
贾环见状,顿时赔笑道:“老祖宗,瞧您说的,孙儿这么老实本分的孩子,哪里会惹什么祸……就是,就是犯了点小错。”
贾母先看了看贾政的脸色,又看了看贾琏一脸纠结的面色,心里愈发没谱,问道:“你在朝会上……又打人了?”
贾环连连摇头道:“没有没有没有,绝对没有。孙儿再顽劣,也还是知道点轻重分寸的,哪里敢在那种地方动手。”
贾母闻言,悄悄松了半口气,还留下半口,那是因为:“那你爹……你二叔的脸色怎么这般?”
因为王夫人和薛姨妈也在,所以得守着礼法,贾环只能称贾政为二叔父。
贾环无辜的看着贾政,只见他愈发黑沉的脸色,便果断取消了用言语哄过贾母的打算,老实道:“就是……就是孙儿在朝会上小睡了那么一会儿……”
“噗!”
饶是此刻林黛玉因为担忧父亲而心痛不已,可还是被这孙子的熊样给逗乐了。
在金銮殿上,当真皇帝老子和文武百官,睡了一小会儿,还就……
送你一个攒天猴儿,你咋不上天呢?
不过,也就林黛玉笑了,让贾环见识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梨花带雨,雨中蔷薇。
贾母等人就笑不出了,贾母紧握着手,看着贾政道:“你说,皇帝可曾怪罪于他?”
贾政长叹了声,道:“陛下虽然未曾责怪,但也是颜面尽失。当时那场景,我都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贾环见贾母脸色愈发难看了,连忙补救道:“老祖宗,孙儿给陛下赔罪了,陛下说,孙儿年幼,还未接触政事,所以情有可原,情有可原。”
贾母闻言,也不知是该叹息好,还是不叹息好,只是奇怪道:“你昨晚上做什么去了?真就这么困?怎么在那种地方也能睡的着?”
贾环赔笑道:“昨晚倒没干什么,就是……老祖宗,您是不知道大朝会上有多无趣。七个阁老,六部尚书,再加上乱七八糟的九卿,每个人都发那么长时间的言,孙儿真是……就跟听紧箍咒一样,满脑子嗡嗡响。
若是他们说的事跟咱家相干倒也罢了,可那些事和咱家一点干系都没有,就是傻站在那里听他们的破锣嗓子,嘿……
其实大朝会上,除了要发言的人外,还有很多人都在睡,孙儿都看到了。
尤其是武官,一个个站在那里睁着眼睛睡,有的还小小的打呼噜呢!
要不是文官里有人找孙儿的麻烦,孙儿这点事儿根本都不算事儿!
啧啧,怪道二哥那么讨厌那些文官,他们当真是讨厌的紧。”
“闭……嘴!”
贾政在一旁肺都要气炸了,因为他就是贾环口说所说的非常讨厌的文官之一……
贾母身旁站着的那群丫头们,看着这出戏,明明肚子里肠子都快要笑断了,可偏碍于长辈们在,所以一个个面色上十分的怪异和纠结。
唯有贾宝玉委屈的不行,暗道老三学坏了,祸水东引。还怪他老子贾政,你不好好训老三,瞪我做甚……
“唉!”
贾母长叹息了声,不过既然皇帝没有怪罪,那……
那就不算什么事。
就像贾环说的,好多武官都在睡觉,大家谁也笑话不着谁!
叹息完后,贾母对贾政并贾琏和贾环道:“黛玉她爹生病了,托人捎信来,要接她回去……虽然我很舍不得,可也不好阻拦她给她爹进孝道。所以,我想着,让链儿送她回扬州去。等到她爹身子骨养好些后,再接她回来。若是黛玉她爹不放人,就跟他说,我婆子我老了,就这么一个外孙女,心疼的紧,着实离不得她。”
贾母一边说,一边将复又流泪的林黛玉搂在怀里,慈爱的摩挲着。
贾琏闻言,面色古怪的看了眼贾环,眼神中的意思是:你说还是我说?
贾环嘴角抽了抽,点了点头,意思还是我来吧……
“咳咳,老祖宗,还是孙儿陪林姐姐走一遭吧。”
贾环忽然开口道,顿时又将众人的目光吸引过去。
贾母皱眉道:“环哥儿,这不是闹着玩的事情,你别瞎掺和。”
贾环苦笑道:“不是孙儿想要瞎掺和,是孙儿有了公干,正好要下扬州,所以正好顺路。”
“公干?”
贾母奇道:“你连正经官职都没有,公干什么?”
贾环看了眼趴在贾母怀中偷瞧他的林黛玉,然后笑道:“孙儿不是在朝会上做了一梦吗,陛下好奇孙儿做了什么白日梦,睡觉时的表情那么销魂……孙儿就告诉陛下,孙儿是梦到孙儿习武有成后,成了大将军,率领大军出征大漠,立下了大功,所以才在梦里笑了。
陛下认为,想行大事,就得慢慢积累,不可能一步登天。还说什么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总之,就是想让孙儿从底层小事做起。刚巧,扬州军守备那里出了点岔子,闹的乱哄哄的,所以陛下就打发孙儿去扬州,看看怎么回事。”
贾政在一旁,面色复杂的看着对着贾母侃侃而谈,面色丝毫不改的儿子。
他虽是个读书读迂了的书生,但他并非是没脑子。
又怎么会听不出,贾环是在报喜不报忧,不愿让内宅妇人担忧呢?
贾环若是如实说出,朝堂上有很多大官都对林如海存疑,要派人调查他的经济问题,那,怕是连贾母都难以心安,而且还于事无补。
贾政自己都是在听了贾环这一番胡诌之后,才反应过来的。
也因此,他看向贾环的眼神柔和了下来。
不管在外面对外人如何,至少,这个孽障对家人还是百般呵护的……
“这么说来,陛下还很器重于你,这是在培养你?”
贾母有些惊喜的问道。
贾环得意道:“那是……孙儿这般有志向,还能吃苦,出身又好,陛下自然会重用孙儿。所以,老祖宗,就让孙儿陪同林姐姐去扬州吧。正巧,大朝会后,镇国公府的牛伯父给孙儿引荐了和奋武侯府温叔父一起进京入军机的靖海侯施世纶。
施家几辈子人都是靠水路吃饭,家里有的是好水手和好船,孙儿厚着面皮,趁机跟靖海侯求了一求,借得他家一艘福船和十数名好水手。
听牛伯伯说,施家的福船是出了名儿的好,又快又平稳,林姐姐来的时候估计花了个把月,可咱们下扬州,顶多只用十天就能赶到。”
贾母闻言,有些犹豫道:“你自己不过是个孩子,能操办的了……能照顾好你林姐姐吗?”
贾环拍着胸脯笑道:“老祖宗尽管放心就是,孙儿别的不敢保证,独独在保护家人上,请老祖宗放一万个心就是。而且,孙儿借来船后,除了船工外,船上就只有咱们自家人,不带外客。除了林姐姐外,还可以多带几个看顾嬷嬷和丫鬟,孙儿再带上几个厨娘,唔,郎中也要带一个……
嘿,老祖宗,保管等林姐姐回来后,胖的让您唬一跳!”
“噗嗤!”
因为有贾政在,薛姨妈忍了半天,最终还是没忍住,跟贾母笑道:“真是个好孩子,好像就没什么难事一般,连我都觉得头疼的事,难为他主意却多的很,却是个有能为的好孩子。”
贾母闻言高兴了,不过面上虽带笑,嘴里却不饶:“姨妈快别再夸他了,你刚才也听到了,在皇帝老子的光明殿上都敢睡觉,再夸他,还不知道准备在哪里睡呢。环哥儿,我可告诉你,你林姐姐可不比你皮实惯了,她可一丁点儿的苦都受不得,更不能受冷受凉受委屈。待看过你姑丈,等他身子好些后,你需原须原尾的将你林姐姐带回来,听到没有?”
贾环高兴道:“老祖宗尽管放心就是,孙儿一定会照顾好林姐姐,然后再把她好好的带回来的。”
贾母看着贾环那张脸,心里到底有些不放心,犹豫道:“要不,还是让你链二哥跟你们一起走一遭吧?”
贾环摇头道:“两府承爵人不能都走开,若是有个什么大事,怕爹一人应付不来,链二哥还是在家里照顾好老祖宗为是。
老祖宗,您就放一万个心吧,孙儿差事能不能办好不敢保证,但林姐姐一定半点岔子都出不了的!”
……
第二百二十六章 流血
因为贾政在场,所以贾宝玉只能老老实实垂着脑袋站在贾母身旁,可他心里却一点都不平静。
心里的嫉妒快要将他点燃了。
若非他老子在场,少不得要再摔一次玉,怎么着也要闹着一起陪林妹妹走一遭……
若是由贾琏护送林黛玉下扬州,贾宝玉虽然也不乐,可总归还能接受。
可是贾环……
放眼看却去,见到林黛玉眼中的喜色后,贾宝玉只觉得心都要碎成八瓣了。
或许林黛玉只是因为有贾环护送,路上不会寂寞无助,能有个人解闷才高兴,可贾宝玉显然不会这般想。
只是……
不管他怎么想,在这种有前宅男子参与的大事上,他的发言权极小。
……
“老祖宗,您将孙儿单独留下,可是还有什么话要交待?”
人都散去后,贾环坐到贾母身边,笑着问道。
贾母点点头,叹息了声,道:“你姑丈怕是不成了,若非如此,他也不会打发人来接你林姐姐回去。”
贾环点点头,没有出声。
贾母道:“你走的时候,多带两个老人,他们知道办事的礼数,不好闹出笑话。”
贾环再点头,应道:“是,孙儿记下了。”
贾母沉默了会儿,又道:“你姑丈家,四代列侯,也算是勋贵豪门之家。只可惜,家中子嗣不盛,近支凋零殆尽,到了你林姐姐这一代,竟然连个男丁都没有,偌大的家业,眼看就要落到远支手中,实在是令人惋惜……”
贾环心中终于明白贾母想要说什么了,他笑道:“老祖宗,您放心吧。该是林姐姐的东西,谁都抢不走。林家要是来人,那么林家族中的那些祭田公产随他们拿去好了。
但是姑丈家的宅子、家俬并银库,还有姑姑当年留下的嫁妆,谁敢沾手,孙儿就斩谁的手。
在神京都中孙儿都有一个黑心肝死要钱的诨号,这出了京,孙儿不刮地三尺他们都要给祖宗上高香了,岂有敢动我林姐姐家产之理?”
贾母闻言,终于放心的笑了,嗔怪道:“你小小人儿尽会瞎说,什么刮地三尺那般难听……”
贾环嘿嘿道:“孙儿就是那么一说,就算刮地三尺,又能刮出几两银子?孙儿手里那么多买卖,每日睡觉的时候都有进项,谁还稀罕那点银钱。”
贾母叹息道:“我也不是为了银钱,只是……你林姐姐年少失怙,可怜见的,偏她身子骨又那么弱,身边要是没有点子家财傍身,我在时尚好,我若不在了……”
贾环宽慰道:“老祖宗哪里话,孙儿昨还去李相爷府,见了他家的太老夫人,老太太一百多岁了,还身强体健的。依孙儿看,老祖?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