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298章

作品:醉迷红楼|作者:中国必胜|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14 16:15:53|下载:醉迷红楼TXT下载
  别说寻常官员,就连内阁都炸了。

  次辅杨顺须发皆张,怒视拦住他要去上书房立刻陛见的张廷玉,声如洪钟道:“张衡臣,你敢拦我?”

  张廷玉面色淡淡,看着面前面色黝黑,恍似老农,但气场强大的杨顺,劝道:“苍岩公暂且息怒,要不了一会儿就要大朝了,昨夜陛下和王爷忙了一宿,这会儿刚才歇息下没片刻。

  没甚大急事,我等还是再等等……”

  话没说完,就见对面杨顺眼睛鼓起,厉声咆哮道:“张衡臣,在你眼里,到底什么事才是急事?

  堂堂一翰林学士,贾家子说抓就抓,如此还不算急事,是不是非要等他将我等都抓起来砍了脑袋,等他坏了圣道,领着一群武夫当国时,才算急事?”

  张廷玉闻言,眼睛微微眯了下,看着杨顺,依旧平和劝道:“苍岩公,我并非常此意。

  只是纵然你现在闯进去,扰起陛下,告了状。

  可具体该怎样处置,不还得等朝会上再议?”

  陈壁隆奇道:“这还用议什么?不经过廷推议罪,纵然陛下的中旨都不能随意拿下一翰林学士。

  贾环胆大包天,跋扈妄为。

  就敢带着人去抓人,这还要议?

  元辅,我知你看重此子,这些年,他也的确立过不少功劳。

  可一码归一码!

  若再让他这样跋扈妄为下去,等有一日,出现了不忍言之事,元辅莫非还要宽纵下去?”

  张廷玉淡淡道:“我何时说要宽纵他,只是,总要给他一个说话的机会吧?

  既然杨相和陈相认为贾环论罪当诛,就请在朝会上光明正大的定罪。

  否则,岂不是与他一般行径?”

  “哼!”

  杨顺见张廷玉只是不放人,怒哼一声,一甩袖,折回内阁。

  陈壁隆也随其身后而退。

  张廷玉看着两人的身影,眼睛微微眯起。

  ……

  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竖子焉敢论圣道

  “咚!”

  “咚!”

  “咚……”

  肃穆的宫鼓声响起,大明宫门大开。

  今日大朝会,并非原定的月初十五和月末的三次朝会。

  而是太后国丧之后的第一次大朝会。

  太上皇国丧,服丧三年,实服二十七月。

  因朝廷有政务,故以日代月,服丧二十七日。

  百日内,官员禁酒宴、婚嫁。

  原本皇太后亦当遵循此例,不过因为皇太后贤明慈圣,不忍以己丧停朝事,特留遗旨,停灵三日即可,不可虚耗国体。

  皇帝仁孝,虽心中万分悲痛,还是愿以万民社稷为重,遵从圣母皇太后懿旨。

  因此,停朝三日后,朝野除丧。

  ……

  今日大朝会,原本是对隆正帝的这一“孝心”进行口诛笔伐的。

  因为这“孝心”实在太感人了。

  号称以孝治天下的百官心里都有句mmp不吐不快。

  可是,今日众人的注意力,却全部挪移开了,没人再关注以孝治天下……

  “圣上临朝!”

  苏培盛尖锐高昂的声音,传诸光明殿内外。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官行大礼参拜,山呼万岁。

  “平身。”

  隆正帝阴沉的声音传来。

  礼毕。

  众文武刚一起身,内阁次辅杨顺便挺身而出,声如洪钟道:“陛下,臣有本要……”

  话没说完,就看到一道身影站于其前。

  不是张廷玉,又是何人?

  杨顺话音刚一滞,便听到张廷玉温润中正的声音趁势响起:“陛下,今日议事有三:

  其一,江南诸省士绅再次联名上奏,弹劾商贾伤农一事。

  其二,秋闱大考一事。

  其三,百官弹劾宁国侯贾环昨夜肆意妄为,拿问翰林学士周雨时,工部右侍郎柳阔如,大理寺少卿崔浅一行十四名朝廷官员,及刘胜际等六名商贾一事。”

  每日里呈递到内阁的折子文书不计其数,想要发言的官员更是数不胜数。

  若没有规矩,朝会上岂不乱成一团?

  所以,每次大朝会,都会有元辅选出最重要的议事,提前告知皇帝和百官。

  再由百官就这些事,与皇帝相商。

  纵然极多是走过场,可一定要按规矩行事。

  杨顺今日便触犯了规矩,没想到,平日里的老好人张衡臣,竟连一点体面都没给他留,当场截断了他的上奏,将他晾在了那。

  偏生,张廷玉并非阻绝百官上奏弹劾贾环,还将其列为今日议事之列。

  如此一来,他连发作都没法发作。

  看着隆正帝对张廷玉微微颔首,然后刀子一样的眼眸扫过来时,饶是杨顺心志坚韧,也不禁有些心寒。

  如今的隆正帝,威势之隆,愈发如神明。

  神威如狱。

  杨顺眼眸中瞳孔微微一缩,然后躬身请罪:“请陛下治臣失礼之罪。”

  隆正帝静默了短暂片刻后,在气氛几乎凝固时,方缓缓道:“退下吧。”

  杨顺忍住发酸的腰,谢过不罪之恩后,缓缓退下。

  既然张廷玉已经定好了规矩,旁人便只能按顺序行事。

  有御史出列,奏道:“陛下,江南士绅再次上书呈奏,江南商事大兴,逼压农事。

  如今,肥沃江南良田,竟已有三成渐渐荒废。

  百姓多被招进工厂作坊去做工,农忙时节,地主居然招不到人手务农。

  士农工商,农为二位,商为末位。

  为农不稳,农为国本!

  江南数万士绅恳请朝廷行抑商兴农之策,否则国本动摇。”

  此言一出,不少大臣纷纷以为然,相互附和起来。

  当然,也有大臣不以为然,以户部尚书陈西樵为首。

  陈西樵道:“臣以为此言谬矣。

  江南良田,多握于士绅之手。

  士绅多豁免徭役税负,荒年天灾之时,不仅不开仓卖粮,反而囤积粮食,抬高粮价,压低地价,趁机兼并。

  甚至要挟朝廷官府!

  三年前江南水灾时,便可见一般。”

  陈西樵出身贫寒,受过士绅压迫之苦,是朝廷里少有的士绅“叛徒”。

  此言一出,即刻有人反对道:“纵然有一二黑心士绅,但绝大多数士绅,都是好的。

  毕竟都是读圣贤书,诗礼传家之族,岂能为富不仁?

  陈尚书不能因为出身贫寒,就与士绅为敌。”

  陈西樵闻言哂然,根本不屑回击人身攻击,对隆正帝一揖道:“陛下,虽然江南土地多有荒置,可地价却始终居高不下。

  若是地价下降,总会有百姓添置细种。

  所以臣以为,还不到要紧时候。

  再者,即使江南良田暂时闲置,可朝廷非但无缺粮之忧,反而因为黑辽今秋再度大丰,不仅供应关中,连都中常平仓都已堆满存粮。

  故此,臣以为抑商兴农之事,实属不必。

  因为商业大兴,商税大增之故,今年户部税银,较去年再涨三成!

  朝廷再无缺银之忧,臣为陛下贺!”

  户部一脉相干的大臣,纷纷躬身附和,喜道:“臣为陛下贺!”

  隆正帝脸上的冰山总算划开了些,细眸瞥了眼武勋首列那个身着斗牛公服的年轻身影,见他装模作样的站在那神游天外,轻轻哼了声后,方道:“皆赖诸卿勤勉之功,平身吧。”

  难得一次嘉奖,让户部官员无不欣喜确然。

  见隆正帝都表态了,这个议题算是终结了。

  主要是,大佬们大都没出面,他们都等着大头。

  第二个议题,是请隆正帝点出今年秋闱大试主考官。

  定下了主考官,今年科举士子便皆为其弟子。

  这是一个极重要的位置。

  基本上,历任内阁入阁前,都会有一次机会主考秋闱。

  算是丰其羽翼。

  隆正帝想了想后,圈了陈西樵。

  如此,也算是简在帝心了。

  陈西樵大礼拜谢后,隆正帝叮嘱了几句后,第二项议题也算完结了。

  终于等到了第三项……

  杨顺这次势不可挡的出列,高声道:“陛下,昨夜宁国侯贾环,带人私自闯入翰林学士周雨时,工部右侍郎柳阔如,大理寺少卿崔浅一行十四名朝廷官员家中,不经廷推,不经议罪,就私自捉拿。

  此等毁灭朝廷法理,蔑视朝纲,跋扈妄为之行,其罪当诛!!

  若不严惩,朝廷纲常何在?!”

  满朝大臣,大半出列,躬身附议道:“臣等附议,若不严惩,朝廷纲常无存!”

  这等声势,让不少人都变了脸色。

  隆正帝深深看了眼为首的杨顺一眼,细眸中闪过一抹复杂的神色。

  杨顺,是一步一个脚印,从玄元朝熬到今日这个地位。

  在地方治政清明,不腐不贪,为官有方。

  到中央,亦是勤勉能为,忠心朝政。

  只是,他太在乎儒家的道统了。

  见不得贾环,践踏儒家官员的尊严。

  却看不到,那些官员本身的问题。

  只能叹息官无完官吧……

  心中惋惜罢,隆正帝目光落在贾环身上,沉声道:“贾环,满朝大臣皆言你当杀,你有何话可说?”

  贾环出列,道:“陛下,臣不过依法而行……”

  “胡说八道!!”

  杨顺一身正气,厉声斥道:“你依何法而行?什么法,能让你不经朝廷推论,就捉拿翰林学士此等重臣?”

  贾环淡淡道:“杨大人,国法面前,人人平等。

  王子犯法,亦与庶民同罪。

  周雨时犯了法,怎地,本侯拿他不得?”

  杨顺冷笑一声,道:“王法面前,自然人人同论。可周学士到底有罪没罪,却不是你能定论的。

  武勋不得干政,你也能定一大学士之罪?!”

  贾环漠然道:“本侯奉皇命,执掌商税监军司,非政事,乃武事。”

  其他人都受不得此等胡言乱语了,陈西樵都站出来,干咳了声道:“宁侯,商税乃政事。”

  贾环道:“我知道,可抗拒缴税,便是武事了。

  税乃国本,无税,则国朝不行,打仗也没军粮。

  不是武事是什么?”

  隆正帝面无表情道:“说正事……”

  贾环心里问候了他娘亲一声,肃穆道:“商税法三年前颁布时,便定下了规矩。

  若是勋贵和内务府官员抗拒缴税,必严惩不贷。

  勋贵除爵问罪,内务府官员革职拿问。

  这商税法,当时诸位大人都通过了吧?

  怎么,如今不认了?”

  杨顺肃声道:“贾环,这部商税法,针对的是武勋和皇商,和其他人什么相干?”

  “老匹夫,你他娘的要不要一张脸?”

  贾环一本正经问道。

  满朝哗然,隆正帝厉喝道:“贾环!讲道理就好生讲道理。”

  贾环点点头道:“那就讲道理……

  武勋和皇商尚且纳税,你们当官的做生意就不纳税了?

  你们是比我们高贵,还是觉得你们赚的不是银子,赚的是道德文章?”

  杨顺缓缓道:“读书人与你们武勋不同,读书人行经济之道,终究是为了天下文华和圣贤之道。

  就本官所知,周雨时每年都要襄助上百苦寒学子进学。

  他行经济之道所得,并非如你等勋贵一般,奢靡享受。

  这样的道德大家,就不该与你们一般。”

  贾环笑道:“我们武勋也不只是奢靡享受,我们还要积攒从武之资,修习武道,然后上战场保家卫国。

  我们要卖命保护你们这样的人,在大秦内部悠闲读书。

  那我们是不是更该不缴税?

  还有天下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