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065章

作品:醉迷红楼|作者:中国必胜|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14 16:15:53|下载:醉迷红楼TXT下载
  隆正帝闻言,面色一黑,他想到的不是幕后黑手制造谣言,蛊惑人心。

  他想到的,是他的三子赢时和四子赢历。

  曾几何时,这两人也是亲密无间的骨肉兄弟,令他极为欣慰。

  可渐渐的,两人被有心人挑拨离间,竟成了生死相向的仇敌,终究造成了长子自刎于自己面前的惨剧。

  而在他们之间挑拨离间的贼子,极可能就是出自那只幕后黑手的势力。

  赢历不就是被薛痕所重创,几乎丧命吗?

  那薛痕,却是伺候了赢历十几年的亲近内侍。

  就是他,在其中潜移默化的挑唆离间!

  现在,那群该死的臭虫,竟然再次出手。

  险些让他和贾环撕破脸皮!

  “砰!”

  想起那一出出惨剧,隆正帝只觉得心如刀绞。

  他不是太上皇,为了皇权,能坐视自己的儿子自相残杀,以养龙蛊。

  想起赢时临死前那绝望而又眷恋的眼神,想起他喊的那句“父皇,儿臣来世还要做您的儿子”,而这些,都是那幕后黑手的算计所致,隆正帝面容狰狞,眼睛猩红。

  他一拳砸在御案上,发出一声巨响。

  赢祥霍然抬头,担忧的看向隆正帝。

  不过没等他开口相劝,就见隆正帝近乎发狂的咆哮道:“给朕将那群肮脏卑鄙的爬虫找出来,朕要将他们千刀万剐,碎尸万段,朕要诛他们的十族!”

  “喏!”

  ……

  第一千零九十章 十月十八(一)

  对于神京城里的那些要在祭天之日搞事的风声,无论是隆正帝还是赵师道,都没有太放在心上。

  不是他们大意,而是……

  既然军中无异动,朝中无异动,宗室也无异动。

  他们实在想不出,这世上还有谁,有资格威胁到一代帝王。

  所以,那么那些流言,也只是流言。

  而现在,他们所有的注意力,一分为二。

  一半放在十月十八郊迎祭天上,一半放在对幕后黑手的追索上。

  甚至,后者所占的分量更大。

  毕竟,郊迎祭天的准备,主要有忠怡亲王赢祥和内阁次辅张廷玉负责,以他二人的心性和能为,基本上可确保万无一失。

  但后者……

  即使在付出了极大的物力、人力和精力后,依旧是消息茫茫,没有什么太大的进展。

  不怪番子无能,朱正杰倒也罢了,可赵师道却着实不是庸手。

  他也的确追踪到了许多有用的消息,比如说:宁国府前大总管李万机,曾出入过川宁侯府,出入过定城侯府。

  再比如说,宁国府前二管家、三管家,都与牧场上的牧民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是在神京发生一连串的巨变后,这三人或被发落火窑烧火,或被发配西域放牧……

  不过,这并不能说明什么。

  因为李万机为宁国大管家时,不止出入过这两个府第。

  贾环不耐俗务,迎来送往,多是由李万机代劳。

  而李万机被罢免,宁国府也给出了详实的理由:贪敛!

  借着宁国大总管之职和贾环的信任,李万机聚敛了一大笔银财和宝物,这让贾环极为愤怒。

  若非爱妾白氏求情,说不得贾环早就杀了他,而不只是打发到城南庄子上去烧火窑。

  这种事也不独在李万机身上发生,当初的赖家、李家还有钱家,都是贾家奴才里的大户,碍于贾母等人的颜面,不好打杀,就通通被贾环发落到庄子上开矿或者农庄里去种地了。

  所以,这不能说李万机有问题。

  而李万机家财被“抄没”,抄出了足足四万两金银,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据。

  同样,那个付鼐和纳兰森若给出的罪名,也是贪墨。

  他们贪墨的,是贾家在西域铺设驿站的银子。

  后来,两人家里也被“抄没”,同样抄出了大笔金银。

  这三人的罪行,在贾府不算什么秘密,稍微打听下就可以知道。

  赵师道并不认为宁国府真的参与了谋逆弑君,若贾环真是幕后黑手,不应该留下那么明显的破绽。

  因此,他断定,这又是幕后黑手卑劣的离间计。

  但是……

  目前所能查到的全部有用信息,也只有这些了。

  除此之外,再无任何线索。

  可见,对手是一群隐匿经验极丰富,几乎不留下任何蛛丝马迹的老手。

  想想也是,黄畴福和薛痕这些人,在宫内,甚至是在太上皇的眼皮底下都能潜伏数十年,一朝暴起成了大害。

  若他们有半点粗心大意,也活不到今天,又怎么可能轻易留下痕迹让人发现。

  若这般就被捉到,那才是怪事。

  因此,赵师道并不气馁。他有足够的耐性,调集了大量人手力量,一点一滴的搜查。

  时间,缓缓流逝。

  十月十八,转眼即到。

  ……

  “呜!”

  “呼!”

  十月十八,是钦天监算了无数次,才算出的好日子。

  为了配合今日,秦梁的西域大军甚至特意在距离神京城五十里外的柳山附近,暂停修整了一日。

  但从天气看来,今日似乎并不多好。

  因为,大风呼啸!

  钦天监司官林延年看着黄台华盖伞下,隆正帝那张阴沉的脸,和不时扫过他的森寒目光,心里不禁泪流满面。

  再看看后方不远处,那座高高矗立,有九百九十九阶黄土台阶筑成的祭坛,心里不住祷告:

  风爷爷,您快歇歇吧!

  这样大的风,一会儿陛下上了高台,岂不会被刮的飞起来?

  纵然人飞不起来,可万一陛下没抓劳祷告上天的旨意,被风吹跑了去……

  那,我只怕就要被挫骨扬灰了……

  不过,除了钦天监的司官外,其他人,无数的人,看起来气色都极好。

  似都极期待这百年未有的盛事!

  纵然大风呼啸,却依旧阻挡不住他们往西面眺望的目光。

  据说,黄沙大将,武威侯秦梁,会献给皇帝一捧西域土,和一罐西域水,以此礼,为祭天之礼。

  那可是万里河山啊!

  但凡长着一颗秦心的秦人,谁能不激动?

  今日,自隆正帝起,至宗室诸王公,诸世子郡主,再到国朝所有在京的武勋亲贵。

  以及,除李光地年老生病没能到场外,两阁所有阁臣,六部尚书、侍郎、员外郎、主事,及兰台寺诸御史。

  还有三寺九卿诸衙官员。

  都中凡有品阶的文武大臣,全部莅临。

  最后,还有一些特殊的人群。

  他们站位极特殊,不在宗室、文臣、武勋行列,单列一队。

  为首者,是孔孟二家的当代家主,孔继宗和孟言。

  他们代表着孔孟二圣。

  二人之后,站着的则是四位皓首老人,正是德满天下,文名传四海的桐城四老,四位当代文宗。

  再往后,则是二十八位来自大秦诸省最富文名的大儒。

  虽皆白身,不曾入仕,但皆德高昭著。

  二十八位大儒之后,便是国子监和太学的士子们,以及都中有功名的秀才、举人们。

  以上这些人,象征着大秦文华,代表着天下所有的读书人!

  天家、宗室、权贵、官员、读书人。

  这五类人,便是当今天下的权利核心。

  他们的利益,就是大秦的利益。

  在他们南北两侧,布有一万五千御林军护卫。

  当然,这并不是全部。

  要知道,秦梁从西域带回了三万大军受检阅。

  哪怕只是防范万一,中央核心也不可能只备一万五千兵马。

  除此之外,还有来自灞上大营,及蓝田大营的五万兵马,分护两侧。

  一部由牛继宗统帅,出兵三万。

  一部由岳钟琪统帅,出兵两万。

  共五万大军,分驻祭坛两侧,以犄角阵护着中央。

  今日,秦梁将率领三万大军,凯旋归来,献俘陛下。

  郊迎之后,隆正帝将举西域之水土,登祭坛,焚祭文,祷告苍天,万里西域,今归秦。

  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十月十八(二)

  “轰!”

  “轰!”

  “轰!”

  前所未有的震撼。

  神京城开国百年来,莫说三万兵马的阅阵。

  纵然十万级大军阵阅军,都不下十次之多。

  上了年纪的都中老人,应该都有幸目睹过这种大阵仗的阅军。

  然而,从未有过哪次,如同此刻这般震撼。

  步履如山!

  仅仅踩踏的脚步声,就犹如千军万马奔腾,地动山摇,气冲云霄!

  这分明只有三万兵马啊,而其阵势,竟胜十万雄兵!

  黄沙军团,真的已经强悍至斯吗?

  莫说普通百姓,纵然隆正皇帝并满朝文武,都为这等声势所掠。

  尤其是隆正帝。

  他并非深宫中养出的帝王,不说其他,只铁网山一夜,他就见识到了极惨烈的战阵厮杀。

  可是,纵然最强悍的蓝田锐士,也没这等悍然威压之势。

  隆正帝余光还瞥到,郊迎队伍前方,太常寺为郊迎祭礼准备的四头白象,此刻都为大军的肃煞之气所惊,有些不安的挪动后退起来。

  害得养象人连连安抚。

  “陛下……”

  就在隆正帝面色阴晴不定,心中惊怒不已时,苏培盛悄然在其身后唤了声。

  隆正帝并未回头,有些不耐烦的低声喝道:“何事?”

  他正怒,为何没有人告诉他,黄沙军团竟强悍至斯!

  苏培盛不动声色小声道:“赵师道有密折递上。”

  说是密折,其实也就是一张尺许长的纸条。

  隆正帝闻言,垂头一看,只见一纸条出现在手中,上有八个非笔墨写出的字:

  鞋底钉皮,宁侯手段。

  隆正帝见之,先是眉头一拧,不解其意。

  这句没来由的话,是什么意思?

  可待再一想,却猛地反应了过来。

  凝重的脸色变得古怪起来……

  赵师道是在告诉他,黄沙大军之所以能踩踏出这等惊天声势,是因为士卒的鞋底下,都钉了一层皮子?

  而且,这还是贾环的主意……

  隆正帝忽然记起,当初贾环请自己去阅他那一千名五城兵马司的孬兵时,好像也踩踏出了极了得的声势,颇为震撼。

  不过当初只顾着和那个混账东西生气,忘了问这一事。

  如今看来,竟是做了手脚……

  真要是如此造出的声势,那也算不得什么了不得的能为。

  就是在脚底板钉层皮子,然后再走齐整一些?

  果然是上不得台面的混账,整日里就会捣鼓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装神弄鬼。

  可笑那些魑魅魍魉见不得人的东西,还想暗中离间,却不知这混账,全部心思都在这些让人啼笑皆非的奇淫巧技上。

  做生意靠这些,连打仗都没正经打过,搞三搞四。

  想通此关节后,隆正帝心头巨石落地,忍不住又好气又好笑。

  鞋底钉皮,倒是那家伙的做派……

  不过,再看看对面的大军。

  纵然是耍了把戏,可那三万人齐齐踩踏而不乱,也算得上是强军了。

  隆正帝细眸微眯……

  若是在国难当头,外族入侵时,朝廷军队自然是越强越好。

  可逢此太平时节,一方军头若是太强,就未必是福了。

  哪怕秦梁没有异心,然而,也会因为太过强横的势力,破坏了朝中格局的平衡。

  还好,还好,他并不是强到无法抑制……

  如今看来,待安顿完局势后,拆分黄沙军团所属的二十万大军一事,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