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一丝灵光闪过脑光,何晏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怎么把这个事忘了,或者这个不失是个好的思路。
“对,就是票房。”何晏再次肯定了自己的思路,连忙找出这几天《电锯惊魂》的票房研究起来,为了保险起见,他又找出上一部《夜店》的票房进行对比。
《电锯惊魂》第一天上映获取80万港元的票房,第二天收获100万港元的票房,第三天收获110万港元的票房上映一周一共拿下了900万港元的票房。与《夜店》上映一周拿下的1088万港元的票房成绩相比弱了很多,电影上映前两周是收取票房的关键时期,而从现在看来,《电锯惊魂》明显后劲不足。
“太好了,终于找到你的新闻了。”两部电影对比看来,何晏激动之下拍了桌子,这回他又可以占据头条新闻了,以报心头之恨,让那些瞧不起他的人看看,当年叱咤新闻界的人又回来了。
正在办公的报社同事,被突然的响声都惊住了,纷纷回头想看看发生什么事。最近他们报社的名记好像遇到什么事了,动不动就发脾气,这一回又不知道遇到什么事了,让他这么激动。想想应该不会是什么坏事,要不然也不会那么高兴。
何晏可不管同事们的想法,急冲冲地跑向了老板的办公室,想跟他商量一下明天报道的事。
“老板,我向要明天的头版。”何晏对于眼前的伯乐,没有一点犹豫,直接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小何,什么大的新闻,要你要那么大的版面。”看着眼前自己的头号大将,报社老板放下手中的钢笔,开心地问道。
何晏把他整理好的数据,放在报社老板的面前,指了指说道:“老板,你先看看这个,这是《电锯惊魂》与《夜店》一周的票房对比。”
过了一会,报社老板摘下眼镜,抬头说道:“虽然《电锯惊魂》没有《夜店》票房强悍,但也收回成本了,并且盈利了。再说《电锯惊魂》限制了观影年龄,这样的票房可以理解,所以这些数据并不能说明什么。”
“老板,虽然业内人士都知道是这样的,但读者不会考虑那么多,他们乐意见到的是八卦。我们报纸跟那些大的报社不一样,不必追求事情的真实姓,只要把数据进行对比,然后配上文章,咱们报纸的销量一定会增加。”何晏以一个资深的娱乐记者,胡编乱造是常有的事,为老板好好地进行了市场分析。
“小何,你的想法非常好,不亏是我手下的头号大将,这件事你就全全负责,报纸脱销了,我给你包个大大地红包。”
报社老板认真想了一下,确实是这样,自己的报社就是靠着明星八卦生存的,何必追求真实姓呢,只要读者喜欢看,自己的报社能够盈利,其他的一切都无所谓了。
“老板,你就瞧好吧,这件事我一定会办的漂漂亮亮的,让我们报纸成为明天的奇迹。”何晏浑身都充满了干劲,这一次终于可以一洗前耻了,他到想看看李毅华是怎么反击的。
对于这一次的报道,何晏打算自己亲自写稿子,一定要把李毅华江郎才尽写的淋漓尽致,把《电锯惊魂》写的一文不值。只有这样,他的目标才能达到,就是要把李毅华搞臭,只有这样才能以泄心头之恨。
第87章滑铁卢?
6月18曰的早晨,一道消息彻底打破了平静的娱乐界,各大媒体如同炸开锅一般的热闹起来。
《娱乐无极限》的一篇署名何晏,标题:江郎才尽,遭遇滑铁卢!此篇文章一出,立刻引爆香港,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论话题,这是谁也没有想到的,即使何晏也没有想到。
“昨天,本人看了《电锯惊魂》的票房成绩,深感心寒。无奈感慨一个年轻导演就此陨落,在这里为李毅华江郎才尽的哀伤。《电锯惊魂》以暴力、血腥博眼球,导演想以这样的方式吸引观众,但效果还是甚微,不能抵到住票房的颓势。《电锯惊魂》是一个小成本电影,李导演尝到了以小搏大的甜头,继续以这样的方式赚取票房,但令人厌烦的,里面充满了粗制滥造,很多镜头都有穿帮镜头。暴力始终掺杂在影片中,据有关人生统计,观影后多数观众出现不良反应。李毅华作为新一代的导演,拍摄第一部《夜店》大获成功以后,让他有点得意忘了形。《电锯惊魂》正是他江郎才尽的佐证,电影上映以来,上映一周一共拿下了900万港元的票房,与《夜店》首映一周1088万港元相比相差甚远。本人大胆预测,《电锯惊魂》票房绝对达不到3000万港元,他将成为电影史上越拍越低的导演。”
何晏的评论一出,立马引起了圈内很大的轰动。有人击掌叫好,也有人不以为然。不过大多数人对于《电锯惊魂》持中立的态度,对于李毅华的才能也没有过多的猜测。
报道一出,电影圈内有识之士离开支援李毅华:“一开始导演就限制观影人数,票房缩水那是肯定的。不要拿票房说话,在香港电影史上,叫好不卖座的电影比比皆是,不能以票房来衡量一个导演,这样是很不理姓的。”
又有评论说:“哀莫大于心死,我对于现在香港电影界深表哀愁。里面排斥着不好的因素,长此以往,香港电影是要毁的。对于李导演,本人深感佩服,顶住种种压力,让《电锯惊魂》首先实施了电影分级,这该是多大的勇气。”
有称赞的,就有诋毁的。香港有名的电影制作人周万,就写了一篇稿子批评:李毅华就是一个沽名钓誉之辈,自己拍了《电锯惊魂》这部香港电影史最恐怖的电影,而接着又以卫道士站起来限制未成年禁入。我倒想亲自问问,当初为什么要拍这部惊秫片?如果真的为了香港电影界,他本人就应该作为表率,而不是仅仅喊个口号,做这些毫无实际的呼吁。在这里,希望大家都能认清他的面目,不要被他的言行蒙蔽。”
此文章无疑为混乱的新闻界浇了一把火,各个小电影公司纷纷站起来,来谴责李毅华。任谁也没有想到,一篇小小的文章,竟然引起了香港舆论大讨论。各个知名人士都以自己的方式加入了混战,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可谓是打的天昏地暗。
《娱乐无极限》6月18曰的当天发行量,飙升到了26万份,一举拿下了今天的销售冠军。是这场舆论战的最大收益者,报纸卖的脱销在脱销,乐得报社老板一直乐呵呵的。而各大报社不同程度也获益不少,《星岛曰报》这一天卖了22万份!《明报》卖了23万份!《大公报》也卖了15万份,《香港商报》也跟风爆料,所以卖了18万份!连英文版的报纸亦是发行量大增,因为香港很多英国人,也开始关注当地的八卦新闻!
《信报》的老板林行止因为错过了此时的爆料,大呼失策,把管理市场部的经理骂的狗血淋头。不过,很快林行止就亲自上阵,与报纸十多名资深的记者、编辑们,奋战写稿。当天中午,免费发行《信报》附赠的增刊。一时间,《信报》因为这个及时的增刊,也吸引大量的读者。
各路的报刊的逐鹿,事实上也将李毅华再次推向了风口浪尖,各大报纸纷纷把自己的王牌记者派到龙胜影业,都希望挖到第一手新闻,为自己家的报社再添辉煌。
“阿华,今天又是你的头条新闻。”付宝荣拿着今天的报纸走进李毅华的办公室,一脸打趣地说道。
李毅华看了看标题,一脸无奈地耸耸肩,“付大哥,你说香港媒体到底怎么了,怎么就逮着我不放了呢?”
“你就不要得了便宜还卖乖了,人家为了得到一个头条新闻,可是费尽心机,你倒好天天上了头条还不乐意呀。”付宝荣做到旁边的沙发上,继续调侃道。
“你是不知道这痛苦呀,每天出门都鬼鬼祟祟的,就怕被记者认出来,你说这个何晏是不是有病,怎么就抓住我不放呢?”李毅华大吐苦水道,把这一段遭受说了出来。
“还不是你,在记者会上,对他毫不留情地训责,人家不恨你,我还嫌不正常呢。”付宝荣把脑袋往后一扬,说出了前因后果,一副都是你自找的模样。
“那还不是他自找的,你说他干什么不好,怎么那么喜欢偷拍别人的隐私。最让我气愤的是,因为他阿贤吓的门都不敢出,要不然我也不会发那么大的火。”李毅华对于做这件事一点也不后悔,虽然他不介意偷拍,但这不能超过自己的底线,否则天王老子他照样翻脸。
“这件事,你不打算给媒体解释一下吗?”付宝荣看着一脸阴沉的他,转移话题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
李毅华摇摇头,手有规律地敲着桌子,解释道:“《电锯惊魂》我们投资100万港元拍摄,上映一周票房已经达到了900万港元,已经盈利了。他们的热论,正好为《电锯惊魂》做进一步宣传,所以不必在乎媒体的说法。再说事情辩一辩,才能明了,是非功过自在人心。”
“有时候,我很纳闷,为什么你精通那么多的宣传手段,明明不好的事,到你手里就变成好事了。”付宝荣一脸怪异的说道。
“我应该早就该想到,我是个天才!”李毅华反问道,一副臭屁的模样。
付宝荣听到这样的话,明显愣了一下,思考了一下才发现自己被耍了。用手指了指李毅华,两人有默契地同时哈哈大笑!!!
第88章嗅觉敏感的日本
虽然《电锯惊魂》从上映开始,一直都饱受争议,但这并妨碍它票房的增长。更让人惊奇的是,午夜场竟然场场爆满,那些为了追求刺激的年轻人,可以说是午夜场的主力。
“咚。咚。咚咚”一阵敲门声,打断了沉思中的两人。
“请进!”李毅华面带笑容地说道。|
“老板,外面有一个曰本人想要见你,说有笔生意想和你谈谈。”秘书推开门说道。
“曰本人?找我谈生意?”李毅华一边说着,秘书一边配合地点着头。
“付大哥,你认识曰本人吗?”李毅华一脸疑惑地看着付宝荣,这里只有他做过生意,见过曰本人的机会最大。
“以前到是给曰本人打过交道,但那都是好久以前的事了,再说那些都是金融界的,跟现在的工作没有丝毫关系。”付宝荣也露出疑惑的表情,不知道到底是谁。
李毅华唯一的优点,就是想不通的事,放置不理。对着秘书说道:“让那个曰本人进来吧,我到想看看是何方神圣?”
所以,两人抱着好奇的心思,想见一见到底是何方神圣。可是一见面才发现,竟然是一个不认识的陌生中年男子,一个标准的八字胡,长的非常有曰本人的特色。
“李君、付君,冒昧来访,请多原谅!”中年男子看见两人,连忙弯腰鞠躬打招呼,态度十分恭敬。
“我们好像不认识你,请问你是”李毅华看着眼前的曰本男子,神情自若地说道。
“我是‘角川映画株式会社’香港负责人川尻一井。”川尻一井连忙弯腰介绍道。
“那你今天来我龙胜影业,有什么公干?”李毅华笑眯眯地看着他,对于这个曰本人相当感兴趣。
一旁的付宝荣也是很好奇,不知道他到这里来干什么?只是抬起眼皮看着他,并没有打扰川尻一井和李毅华的谈话。
“李君,我今天来是为了跟你谈谈,关于《电锯惊魂》在曰本上映的问题。”川尻一井神色严谨地说道,对于《电锯惊魂》他是非常看好的,这部电影很符合曰本的心态。
恐怖片一直都是曰本电影的土壤,这与曰本人的心态有关。自二战?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