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酱黑色干硬的肌肉让我反胃。
估计许多抑郁症病人像我一样很辛苦。我眼前常出现这样的画面:我一只手扒着摩天大楼的
天台边沿,全身悬空,眼看就要掉下去了。我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也不知道何时能爬上天
台。我只有三个指头支撑全身重量。很想很想放手啊。
有没有这样的地方?山清水秀,没有污染。黄金周的第一天,我们这些抑郁症病人一早就去
那
里报到。医生体贴地告诉我们:不用倾尽全力控制自己,想发疯就发疯吧。经过专家精确计
算后的催眠,压缩的潜意识底层的李兰妮爬出来了。如同在电脑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她疯跑
傻哭,撞墙,跳楼,割腕,吞安眠药,朝自己开枪……为所欲为。让内向型的抑郁症病人
尽情地释放自杀的意念吧,如大禹治水,疏而导之。同样,给那些外向型的抑郁症病人以释
放暴
力的机会吧,让活火山蜿蜒缓细地流出岩浆。第六天,镇静剂。苏醒。疗养。扶元。在黄金
周的第七个夜晚,让抑郁症病人回到现实中。
2006年2月15—17日
链接
《致秋天里的人们》
要尽快开刀。医生说。
这儿有个女孩儿,也是颈部长了个小瘤,开刀一查恶性……住院吧,早查早放心。
一个熟悉得令人发昏的字眼——住院。
记忆中,只有几家医院的轮廓似乎是清晰的。
十四岁。
在那天涯海角的岛屿上,一位军医告诉我老爹:“血管瘤。她要住院,开刀。”
老爹那时一点不老。红帽徽映得黑发乌亮,红领章为国字脸增润增辉。他走路惯于昂着
头,八字脚一点儿不影响虎步生风。
“听清楚了吗?你现在的任务是住院,开刀。爸爸要去老远的地方开会,开完刀你自己
回家。”
没等医生把我带进病房,爸爸已驱车远去。我仅知道这家医院的番号,以及从家到这儿
我坐了整整一上午的北京吉普。
“几岁了?哟,真勇敢。”外科主任给我戴高帽,“来我这儿当兵吧,你是块好材料。
”
为了几顶高帽子,我咬着嘴唇忍了两个多小时,任人又宰又割。那瘤子连着一条静脉大
血管,两位实习的女兵出了一身汗,腿肚子硬了,手指头软了,最后只好由主任出场收拾残
局。
下了手术台,我立即歪着脖子、捂住刀口往食堂奔。我明白,没人端着滚烫的鲜奶和糖
心荷包蛋等我。
几天后,我自己上路拦了一辆顺风车回家。妈妈问:“怎么还没拆线?医生护士谁都不
管你吗?”
我操起剪刀,盯着镜子,把一个个发黑的线头连血带肉拔了出来。
十七岁。
那是广州的一所军医院。
住院半年,我最烦别人问:“你爸爸妈妈怎么不来看你?”
老李家没那套缠缠绵绵的习惯。
这儿的二百五医生格外关照我。
小鬼,再做个胃液分析吧。上次忘了给你留空腹胃液。
好的。
小鬼,做个十二指肠引流怎么样?
好的。
隆冬天,我让引流管穿过鼻孔、咽喉、胃囊、十二指肠。引流管顶端的金属疙瘩失踪了
我像烈士般被人庄严地抬往x光室。
小鬼,来。试试空气造影。
好的。
学中干、干中学的试验结果,总是我的腹腔里灌满了气,床头插着持续半个月的特护小红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14篇认知日记(4)
旗。
你怎么不说“不”啊?你怎么不说……?
五年后,十年后,妈妈一遍一遍一遍一遍地教导我。
二十一岁。
病重。我急需挤进一所有名的地方医院。
爸爸翻出磨得起了毛卷了边的小通讯录,找出一个个可能顶用的老上司、旧部下的地址
写信求援……爸爸认定会回信的人偏偏没有回信。
意外地,有人回信了。这人没有受过爸爸的恩惠,与我家几乎无甚来往。若按现代人的
互利原则,他大可不必偷偷借用他家老爷子的面子,赔上许多工夫去打通层层关节。
我入院了。那儿是我的启蒙地,人心世态、善恶真伪、生死荣衰尽收眼底。该说的,我
已经在一部中篇里说过了。该忘记的,我早已经忘记了。只希望,有朝一日,我也能救人于
水火之中。
最近一次入院,在去年。
第一次住进这么宽敞明亮的病房。每天的晨光,都停留在那方淡蓝色的窗帘上。撒满了
小碎花的病号服,衣红裤绿。自有人来拖地板,自有人来为你打饭,自有人把热水送到你的
床前。可是,没有人冲你微笑,没有人留意你的存在。
第一次见如此美貌的病房医生。浓黑俏丽的短发,白工作服下露出一截鲜亮的纯红色裙
边。稍息,全身放松,重心落在右脚上,一只胳膊不经意地拄在窈窕的腰间。她在每张病床
前平均停留两分钟。
该我动手术了。红裙子歪歪秀气的头,一位实习的小迷糊姑娘怯怯地朝战战兢兢的我走来
旁边两张手术台,躺着两位娇小的香港少女,她们做的是人流术。进这间手术室的人,
有五分之三做的是这种手术,五分之三中又有一半是香港人。该医院动手为众同胞排忧解难
众同胞解囊为该医院创汇增收。
(bsp;缝针时,麻药的效力已过,我心里一阵阵抽缩。我望着身边亭亭玉立的女医生,幻想着
她伸出温暖的手。
起来了。我对医生说,晕!要倒。红裙子冷漠地斜我一眼,不可能……
没等她说完,我已经失去了知觉。
醒来了。我发现自己蜷缩在手术室的角落里。
“你真会吓人。回病房去吧,我们要下班了。”红裙子袅袅而去。
“这儿要关门。走吧,扶着墙走嘛。”
两位肉鼓鼓的护士边数着一卷卷钞票结账,边为我出谋献策。
“我晕……”
“喝牛奶吗?五毛钱一杯。”
我流泪了。那泪珠是冰凉的。那地方好冷啊。
去年的春寒冻伤了我。这回我宁愿自费住到另一家医院去。
爸爸妈妈闻讯赶来出钱出力。
“给我们一个补过的机会吧。” 爸爸的眼神时时令我想起马致远那首《天净沙·秋思
》。
我曾在小说中诉说过我们一代人对父母天长地久灵魂深处的怨恨。当我们真正需要保护
和爱抚的时候,得到的却是忽视。
在劫难逃。
挣扎起来的一代不懂得什么是天伦之乐,不懂得什么是柔情,不懂得接受爱,不懂得怎
样去爱人。不。这一代人是懂得爱的啊,没有爱哪有怨?
弟弟说:“快开刀吧,不为你自己,也该为爸妈。”
一纸大学作家班的入学通知,却载我匆匆飞到九月的江南。
走了,走了。
没良心的女儿只会说“再见”。
老爹呢?老娘呢?就让心儿总那么沉甸甸地沉甸甸地坠着吗?
1987年10月
补白
写上述文章的第二年,即1988年12月,我做了文末说的这个手术。但是
直至2000年春季我才知道
这是右甲状腺癌全切除术。医生和我的父母怕我经受不起癌症打击,特意瞒着我和家里其
他人。
不止是我的父母,也不只是在癌症手术这样的事情上,太多的父母儿女都选择隐瞒。都是出
于爱的动机,结果却令人叹息。我们的传统习惯于报喜不报忧,喜欢保密,无论大事小
事都不习惯公开透明,好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这种习惯的背后是一种精神上的敏感、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单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信任
默契、支持系统不健全,存在危机和故障。
也许,近百年的弱国寡民当久了,大伤元气神气精气;多年来人们不信天,不信地,不信人
不信神。你什么都不信,力量从何而来?你什么都不信,如何立足于天地万物间?你什么
都不信,怎么会拥有平安、健康、美好的人生?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15篇认知日记(1)
2003年7月14日星期一上午10点50分
这几天比较累,今天原不想记日记。但上午正好有时间,那就简单记几行吧。
昨天上午收看《权能时间》,水晶大教堂的证道嘉宾是一位漂亮女士,叫雪丽。她
是700俱
乐部节目主持人、音乐家、作家。十一年前,她得了抑郁症,住进了精神病院。治疗时医生
问她:你是谁?她始终回答说:我是700俱乐部节目主持人。
很久之后,她才意识到:节目主持人只是她的工作,并不是她本人。后来她答道:我是韦雪
丽,我是主的女儿。
住院初期,她拒绝吃药。她认为只要多读经、多祈祷就可以了。后来她觉悟道:人岂能决定
上帝用何种方法来拯救人自己呢?
想通了,积极配合治疗,效果良好。但她出院十年来依然服用抗抑郁药。
她近来写了一本书《最要紧的事》,认为最大的罪是不信上帝。上帝的计划其实并不复杂,
人们不必去机械死记各种条规,只要记住“爱上帝,爱人”就可以了。上帝的计划就这么简
单。
她也告诉六岁的儿子,不必学习成绩特别好,也不必去记什么复杂的道理,只要天天记住:
爱上帝,爱人。她说完唱了一首赞美诗,获得人们起立鼓掌。
萧安柏牧师讲道,经文是《腓立比书》第4章4至7节。
可分三个步骤来记住。
1。“靠主常常喜乐”。
2。“应当一无挂虑”。
3。“祷告、祈求、感谢”。
他唱了一首歌,教会众容易记。
“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要喜乐。喜乐,喜乐……我再说,要喜乐。靠主常常喜乐……
”反复轮唱。
挺有趣。果然好记。
萧牧师认为: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是一种生活状态,存在状态。在圣灵的引导下,我们
呼吸、行走、思想、工作……时时与上帝同在。这样就能获得“上帝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
”。
我很喜欢这两句话:“神赐平安。”“我灵安静。”
昨天下午去广州火车站接爸妈。一切顺利。我一直感觉到上帝的看顾与指引。
随笔
李兰妮服用抗抑郁药物两三天后,自杀的冲动空前高涨。
帕罗西汀说明书的“注意事项”里有这样一段提醒文字:
精神障碍相关的临床病情恶化和自杀风险
抑郁症患者无论是否服用抗抑郁药物,都可能出现抑郁症状恶化,和/或出
现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自杀迹象),这种危险性持续存在,直到病情显著缓解。
很遗憾,李兰妮今天刚刚看到帕罗西汀说明书上这段文字。
按惯例,国内医院不主张精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