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奥维茨这样心志坚毅的人物都不能免俗,美国人对《星球大战》可真够狂热的。
“你见过卢卡斯吗?”
“曾经在贝弗利山庄酒店见过一次。”奥维茨有些失落的说道;“很遗憾,他还不认识我。”
“这没什么。”沈冲安慰道:“也许以后,你会成为他的经纪人。”
“也许。”奥维茨满眼憧憬,拿起酒杯,一饮而尽,说道:“我可以去做任何事,只要能成为他的经纪人。”
沈冲对老外无时无刻都可以喝酒的文化不感冒,他拿起一瓶果汁,有些好奇的问道;“这次你是怎么联系上卢卡斯的?”
“他最近不太顺利。”奥维茨笑了,说道:“加利…亨德勒告诉我,卢卡斯很缺钱,而我正好知道他的工业光魔有你需要的东西。”
“乔治…卢卡斯也会缺钱?”沈冲失笑,说道:“《星球大战》可以让他舒舒服服的过一辈子了。”
“要怪只能怪他胃口太大。”奥维茨哈哈大笑,然后解释了来龙去脉。
1977年,《星球大战》横空出世,轰动全球,其赚得的丰厚利润,让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的股价涨了一倍,咸鱼翻身,成功逃脱了破产的命运,卢卡斯觉得,既然《星球大战》这么赚钱,续集不如自己来做,肥水不流外人田。
于是他打破好莱坞常规,亲自投资并担任制片人,然后找来在南加州大学上学时候的老师厄文…克什纳做导演,开拍《星球大战2:帝国反击战》。
不料拍摄很不顺利,3月份去挪威的冰川拍外景,遭遇了五十年一遇的暴风雪,积雪深大五六米,演职人员一度无法离开旅馆,好不容易拍完外景,回到伦敦后,又出了场火灾,一个摄影棚付之一炬,预算因此大幅上涨,卢卡斯焦头烂额,十分狼狈。(注3)
“这么说来,《星球大战2》的资金缺口很大?”
“应该是的。”奥维茨摇晃着酒杯,说道:“不然他此刻应该在伦敦的摄影棚里,而不是回到洛杉矶,参加各种无聊的酒会。”
沈冲举起果汁,向奥维茨致意,笑着说道:“如果说来,这笔生意十拿九稳,事成之后,我不会吝啬中介费用的。”
“为您服务,是我的荣幸。”
……
然而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当乔治-卢卡斯介绍完他的“非线性电影剪辑系统”后,沈冲的失望情绪,溢于言表。
在《疯劫》的后期制作时,他深刻的了解了线性剪辑系统的低效率和不方便,从而意识到研发非线性剪辑系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是一件能颠覆电影制作规则的大杀器。
在结识了奥维茨之后,沈冲委托他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探好莱坞有关非线性剪辑系统的信息,反正只要有佣金可以赚,哪怕沈冲是头猪,经纪人公司也会尽心尽力为之服务。
昨天,奥维茨打来电话通知,说工业光魔开发了一套非线性剪辑系统,并且乔治-卢卡斯有意出售,工业光魔如雷贯耳,所以沈冲连夜飞到洛杉矶。
可惜他太高估了现在的科技水平,即使凶残犀利如工业光魔,也没法超越时代,开发出沈冲预想中的数字化非线性剪辑系统。
数字化剪辑系统,首先要解决的是大容量存储问题,而目前市场上容量最大的硬盘,是ibm的3340的14英寸硬盘,重达几十斤,容量不过60m,价格贵的惊人。
60m对一部电影需要存储的数据来说,是杯水车薪,完全不够看,而要是多个硬盘连起来,那价格就要逆天了。
于是工业光魔弄了个笨法子,他们把拍摄好的电影原始素材一次性的复制到二十多台录像机上,然后编个计算机控制程序,这个程序可以按照预设的播放表,从不同的录像机里找到相应的镜头,然后按顺序播放出来,供编辑人员参考,如果重新剪辑,改动播放表即可,不需要像线性剪辑那样,重新改动原始素材。(注4)
这种剪辑系统,以磁带为基础,不能随机存取,虽然有非线性剪辑的一些特性,但效率提高有限,也没有继续发展的空间,而且造价不菲。
奥维茨对电影技术并不了解,他见沈冲沉默不语,心中泛起不妙的感觉,于是问道:“艾伦,你觉得如何?”
“这个系统使用起来很麻烦。”沈冲已经没有了购买这套系统的心思,所以说的毫无顾忌,“而且造价太高,无法大规模推广,市场价值很低。”
“这是工业光魔花费了好几个月,特意为《星球大战2》设计的。”乔治-卢卡斯闻言也不生气,用他那独特的口音说道:“受现在的科技水平限制,只能做成这样了,事实上,我对它也很不满意,这不是我想要的东西。”
“你想要可以随意选择素材,可以将它们任意组合的剪辑系统。”沈冲微笑,说道:“对吗,卢卡斯先生?”
“是的。”卢卡斯闻言,大起知己之感,说道:“你说的对,这才是我想要的。”
“也是我想要的。”沈冲摸了摸头发,试探道:“卢卡斯先生,我们合作,一起研发一套全新的电影剪辑系统,怎么样?”
“合作?”
“是的。”沈冲说道:“电影发明至今,已经快百年了,电影的内容,形式,拍摄手法等等,都已经很成熟了,而电影制作的基本技术,却一直没有进步,我觉得这是制约电影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bsp;“你想要怎么样的合作,沈先生?”卢卡斯很感兴趣。
“我们可以成立一家合资公司。”想了想,沈冲决定不投资工业光魔,而是另起炉灶,“我有资金,卢卡斯先生有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才,正好可以互补。”
“沈先生,我对此很感兴趣。但目前,不管是我本人,还是工业光魔,都正在全力制作《星球大战2》,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兼顾别的事情。”卢卡斯沉吟了一下,有些为难的说道:“可不可以等《星球大战2》制作完成后,我们再商讨合作开发剪辑系统的事情?”
“没有问题。”沈冲知道,只要计算机硬件没有飞跃式的发展,数字化非线性剪辑系统就是镜花水月,急也急不来,他换了个话题,说道:“听说卢卡斯先生的《星球大战2》预算出了点问题,不知道我能不能帮上忙?”
“要是一周以前能遇到沈先生的话,就太好了。”卢卡斯笑容满面,说道:“不过剧组资金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完全没有问题。”
太可惜了!
如果能在殿堂级传奇电影《星球大战》系列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以后用系统查看它的制作过程,会有很大的折扣。
看来这次洛杉矶之行,是颗粒无收了……
沈冲心中哀叹。
就在这时候,卢卡斯却说道:“如果沈先生对投资电影有兴趣,我可以向你推荐一个人,他正在拍摄一部伟大的电影。”
————————————————————————————
注1:百度上说他的肺被撞得粉碎……有点太夸张。
注2:《美国风情画》的拍摄预算是777,777美元,一次付清,宣传费为50万美元,票房是投资的92倍,所谓的“暑期档”概念就由这部电影而起。
注3:摄影棚是79年1月拍《闪灵》的时候被烧毁的,《星球大战2》剧组需要重建。
注4:这套系统是1984年才出现的montagepictureprocessor系统,不是工业光魔开发的,此处为了情节需要,读者不必深究。
第一卷 第四十九章 黑泽明
“这决不可能!”
黑泽明激动的站了起来,大声否决了沈冲的提议。
即使以中国人的标准来说,黑泽明也算人高马大,他身体微倾,双拳紧握,表情严肃,再配上招牌的墨镜,气势逼人。
果然不愧是被称为“电影天皇”的男人啊!(注1)
沈冲抬眼望去,在心中默默来了句日漫体的感慨。
“黑泽君。”坐在上首的田中友幸呵斥道:“怎么能对客人如此无礼!”
田中友幸是东宝株式会社的执行董事,在日本电影界位高权重,即使强势如黑泽明,也不得不尊重他。
“对不起,我失礼了。”黑泽明弯腰鞠躬,行礼道歉,说道:“请沈君不要介意。”
沈冲听不懂日语,但看着架势,也猜出来了大致的意思,连忙摆手说道:“没有关系,没有关系,既然黑泽先生不同意,那就当我什么都没说。”
许鞍华在一旁翻译。
“对不起,我太冲动了。”黑泽明没想到沈冲这么好说话,他再次道歉,然后重新坐下,说道:“沈君能投资,我非常感激,但在电影现场拍摄纪录片,会严重干扰我的工作,所以,请原谅,我不能答应。”
“是我太唐突了。”沈冲笑着说道:“久闻黑泽先生拍电影一丝不苟,今日一见,才知果然如此。”
“过奖了。”
“黑泽先生。”不能拍摄黑泽明如何拍电影的纪录片,让沈冲非常遗憾,他退而求其次,说道:“我还有个不情之请。”
“沈君请讲。”
“我的这位翻译。”沈冲指了指许鞍华,说道:“其实也是一位电影导演,她非常崇拜黑泽先生,我希望在拍摄的时候,可以跟在你身边,学习做导演的技巧。”
许鞍华闻言,又惊又喜,她转头看着沈冲,眼睛发亮,“沈先生,真的可以这样吗?”
沈冲听到她声音发颤,显然很是激动,于是点头一笑,说道:“先翻译吧,看他同不同意。”
许鞍华连忙翻译,黑泽明听过之后,沉默不语。
“黑泽先生请放心。”沈冲见状,连忙解释道:“她是去做学生的,不是监督,绝对不会对电影拍摄指手画脚。”
“黑泽君。”田中友幸担心失去了沈冲这个大金主,插口劝说道:“这种要求并不过分,作为电影前辈,有栽培后进的责任。”
“好吧。”黑泽明松口了,说道:“她可以来剧组,但一切行为都要听从我的指挥。”
沈冲还没有开口,许鞍华已经忙不迭的点头,说道:“能亲眼目睹黑泽君拍摄电影,是我的荣幸,绝不会乱来的。”
……
“沈先生,真是太感谢了。”走出东宝株式会社的大厦,许鞍华向沈冲道谢,“能见黑泽明大师一面,我已经很满足了,想不到还能加入他的剧组,这一切都要感谢沈先生的安排。”
“安姐别客气,我可是资本家,没安什么好心。”沈冲摆手,笑着说道:“猪要养肥了再杀,人才也一样,培养好了,才能创造最大的价值,等你偷师学艺结束后,我会拼命压榨,让你给我拍电影。”
“沈先生的这种压榨,我是求之不得。”许鞍华回了一句,然后两人相视大笑。
失之桑榆,收之东隅,虽然没有从乔治…卢卡斯那里得到想要的东西,但经过他的介绍,沈冲成功的结识了黑泽明这位电影天皇,意外得到了一个大大的惊喜。
这惊喜非同小可,甚至超过了沈冲对非线性电影剪辑系统的渴望。
在乔治…卢卡斯的穿?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