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57章

作品: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作者:孤独半圆|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14 07:43:50|下载: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TXT下载
  词焙蚰茏龊茫俊?br/>

  “春节之前恐怕来不及了。”陈柏生算了算日期;说道:“二月二十五号左右;应该差不多;赶在二月最后一期《电影时代》之前。”

  “那行。”沈冲点头;说道:“你做好之后;交给老罗;让他负责发行;同时在《电影时代》和《第一电影评论》上印选票。”

  “好。”陈柏生站起来;说道:“那我先走了。”

  “我送你。”沈冲送他出门的时候;真心实意的说道:“陈哥;多亏有你;要不然;金像奖今年无论如何也办不起来。”

  “别这么说;我只是做一些琐碎事。”陈柏生谦让;笑着说道:“要是没阿冲你的规划和投资;哪里来的金像奖;我做香港国际电影节;一毛钱都没得拿;做金像奖;每个月一两万的补贴;要是没做好;哪还有脸见人?”

  沈冲呵呵一笑。

  他说没有陈柏生;做不起来金像奖;并不是虚言。

  如果只做“香港电影”金像奖;沈冲毫无压力;最多两个月就能搞定;绝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四五个月的筹备期;还弄得手忙脚乱;到处出纰漏;但那种金像奖;有何意义呢?1979年香港值得一提的电影;总共就那么四五部;在一堆歪瓜裂枣里评最佳电影;磕碜人不是……

  沈冲在去年年初;刚收购《电影双周刊》的时候;就有创办金像奖的心思;但一直按兵不动;因为没有内地参与的话;早一年还是晚一年办金像奖;区别不大;所以直到十一月份的电影工作者代表大会上;他确认了内地电影人有兴趣参与角逐之后;才启动了金像奖筹备委员会。

  把评奖范围扩大到整个华语电影圈之后;麻烦就成倍的增长;两岸三地体制各异;客观条件不同;到处是障碍;尤其是内地;连程控电话都没有;打个长途要等一两天;加上航班稀少;火车速度又慢;后世一天可以做好的事;在这个时代里;半个月都未必能搞定。

  陈柏生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一边组织人手收集资料;制定金像奖的评选规则;筛选各大奖项的入围名单;一边和香港大会堂沟通;安排颁奖典礼的各项细节;同时还要帮香港国际电影节做事;把一切打理的井井有条;还提前弄好了入围候选名单;可谓劳苦功高。

  陈柏生走后;沈冲回到在秘书处;说道:“薇薇安;让阿军在楼下等我。

  他打量了谷丽薇一下后;又问道:“今年的公司制片计划会议;是不是你做的记录?”

  “是的。”谷丽薇拿起电话;一边拨号;一边问道:“沈总;怎么了?”

  “你还记得制片计划的内容吗?”

  “记得。”

  等她打完电话后;沈冲说道:“那你把计划书找出来;等会和我一起去见邵逸夫。”

  “我也要去?”

  “别人去拜山头;都是带一群小弟壮声势。”沈冲笑着点头;说道:“我没有小弟;只好带个秘书凑数了。”

  谷丽薇做了一个多月的秘书;已经熟悉了沈冲的说话风格;她轻轻一笑;麻利的站起来收拾桌子上的文件;说道:“沈总;计划书在制片部经理办公室;我现在过去拿?”

  “好;你去吧。”沈冲看了看时间;说道:“我在下面等你。”

  在楼下;坐进汽车后;沈冲从口袋里掏出金像奖候选名单;饶有兴趣的胡思乱想。

  按照一般电影奖的惯例;各大奖项的入围名单都只有五个;这次最佳电影弄了十个;也是为了平衡两岸三地的无奈之举;台湾电影积弱不振;如果只有五个入围名额;在侯孝贤和杨德昌成熟之前;两三年内;台湾电影连打酱油的机会都没有;参与感太弱的话;会削弱金像奖在台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内地电影虽然饱经风霜;备受摧残;但毕竟家业大;破船还有三斤钉;像谢晋;谢铁骊等老江湖;还有再战之力;同时内地拍电影;只有政治上的压力;没有商业上的压力;只要选题正确;就可以精雕细琢;所以拍出来的片子质量不俗;完全不输正处在转型期;青黄不接的香港电影;这次内地入围了五部;而香港才三部;就是明证。

  香港的三部电影;《疯劫》和《空山灵雨》的版权;都是沈冲的;只有《点指兵兵》不是;这让他颇有几分遗憾。

  《点指兵兵》是新浪潮的代表作之一;有香港现代警匪枪战片开山作的美誉;沈冲本来非常有兴趣投资的;只不过他去黄山之前;泰迪罗宾和章国明还在捣鼓音乐电影;而等他回来后;这部戏已经开拍了——那部所谓的音乐电影;刚开拍没多久就没钱了;泰迪罗宾于是跑去请他的老同学;香港商界名人梁李少霞在珠城大酒店吃饭;忽悠她投资;梁李少霞是女中豪杰;于脆的很;她借用筷子上的酒店名字;创办了一家名叫“珠城”的电影公司;然后投资了一笔钱;泰迪罗宾感觉压力颇大;和章国明合计一番之后;放弃了拍摄音乐电影的想法;改拍最拿手的警匪片;于是就有了《点指兵兵》。

  《点指兵兵》节奏紧凑;情节紧张;场面刺激;观赏性十足;上映之后;票房口碑双赢;受此鼓舞;据说梁李少霞有意加大投资;准备在19du年多拍几部戏;要成为第二个东方魅力。

  《疯劫》和《点指兵兵》都是纯粹的商业电影;拍摄手法和导演理念很新颖;但没什么艺术价值;《空山灵雨》则重意境轻情节;优缺点太过明显;不讨观众喜欢;它们想要杀出重围;夺取最佳电影;不是容易的事。

  而内地的五部电影;各具特色;来历不凡;沈冲做为ru后;又是个电影迷;前世几乎全都看过。

  《小花》是内地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三个主演;唐国强;陈冲;刘晓庆;全处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他们都是演技极好的大腕;所以整部电影显得有血有肉;人物形象丰满;历久弥新;二三十年后仍值得一看。

  《保密局的枪声》是内地商业化电影尝试的成功之作;1979年华语电影圈里最卖座的影片;不提内容;光是u亿的观影人次;18uu万的票房;就令人咂舌……

  《日心似箭》是赵尔康和斯琴高娃主演的抗日电影;讲的是东北抗日战士重伤掉队;被日军俘虏;他历尽艰辛;逃了出来;然后被一个寡妇救回家;在养伤期间;两人有了感情;但为了抗日大业;主角还是走了…标准的主旋律故事;但在深山老林里实景拍摄;拍的真实;演的自然;真情流露;颇有一股质朴的魅力。

  《从奴隶到将军》是开国军事家罗炳辉的传记电影;分上下两集;片子长达180分钟;因为是建国献礼片;所以上海电影制片厂不惜血本;动用了广州和南京的军队参与演出;拍出了浩大壮阔的战争场面;香港电影是无论如何也拍不出来这种战争片的。

  《七品芝麻官》则取戏剧艺术之精华;又不拘泥于舞台;将戏剧与电影特技紧密结合;在唱腔设计、造型表演上都表现出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精湛的技艺;这是中国电影独有的类型;虽然小众;但极具艺术魅力。

  除了这五部;陈柏生还在附录里;列了落选的五部电影的名字;它们是《哪咤闹海》;《济南战役》;《啊;摇篮》;《瞧这一家子》和《海外赤子》

  《哪咤闹海》是国产动画片经典中的经典;和《大闹天宫》平起平坐的绝世神作;哪咤拿剑自刎的决绝眼神;是沈冲永生难忘的记忆;他之前一直不知道这是1979年的电影;要是知道的话;早就给金像奖按一个最佳动画的奖项了。

  《济南战役》;《啊摇篮》都是讲述国共内战时期的电影;政治对抗味道太浓;被编辑们刷掉;是情理之中的事;只不过《啊;摇篮》是谢晋导演的经典作品之一;刷掉了有点可惜。

  《瞧这一家子》是陈强和陈佩斯父子捣鼓出来的喜剧电影;也是北京电影制片厂进行市场化创作的一次改革尝试;这部电影在内地非常受欢迎;但在香港就不行了;因为它北京味太浓;在此时的香港人眼里;北京是非常陌生而且神秘的地方;所以无从欣赏陈佩斯那些日常生活中的喜剧段子。

  《海外赤子》……看名字就知道电影局送它来香港的政治意图了;这是沈冲唯一没看过的电影;但他知道这部影片的主题歌——大名鼎鼎的《我爱你中国》。

  至于台湾的《小城故事》;在这些影片面前;论商业不够精彩;论文艺不够内涵;论演技不够出色;论制作不够大气;基本是陪太子读书的角色;《山中传奇》虽然镜头美轮美奂;但情节拖沓;节奏缓慢;比《空山灵雨》还不受观众喜欢;想要夺魁基本不可能。

  “沈总。”谷丽薇打开车门;坐上副驾驶后;拿着一个文件夹;说道:“这是你要的文件。”

  “不是我要;是你要。”沈冲收起名单;说道:“你在路上温习一遍;等会去给邵逸夫做讲解;能不能请的动他来颁奖;就看你的口才了。”

  谷丽薇吃惊不小;瞪着眼睛问道:“我?”

  “是啊。”沈冲笑着说道:“你外形气质俱佳;做秘书太可惜了;我准备让你去做金像奖的官方新闻发言人;今晚先练练。”

  第三卷 第五十九章 财团九

  沈冲站在阳台上;端着一杯半凉的茶;看着远方的灯火点点的城市。

  明天就是除夕了;农历的新年即将到来;1979年算是彻底的过去了……

  还好;在除夕之前;搞定了金像奖绝大部分事情;剩下的;都是按部就班的细节问题了。

  最初他提出让邵逸夫和邹文怀来颁发最佳电影的时候;罗维明一口咬定绝对不可能;可世事无绝对。

  邵氏和嘉禾占据了香港华语电影市场八成以上的份额;全港的电影人和影评人都仰仗邵逸夫和邹文怀吃饭;自然视他们为高高在上的大神;而沈冲不同;他也是老板;是资产以亿为单位计算的老板;虽然声望和影响力不如;但宁负白头翁;莫欺少年人;邵逸夫73岁;邹文怀57岁;沈冲才l岁;谁知道他日后成就如何?

  正如沈冲说的;请他们去颁奖;又不是杀人放火;风雅事而已;花花轿子众人抬;即使没有利益纠葛;老家伙们也乐意卖个人情;博个提携晚辈的好名

  因此在谷丽薇介绍了一下东方魅力19ru年制片计划后;他稍微一提;邵逸夫就答应出席金像奖颁奖典礼;除了作为嘉宾之外;还将领取终身成就奖——这种盖棺定论性质的精神类奖项;不需要评审团决定;早早的就可以公布;而作为香港声望最高;资格最老的电影大亨;第一届金像奖的终身成就奖;非他莫属。

  搞定了邵逸夫和邹文怀;接下来就是颁发最佳导演奖项的李翰祥和张彻;这两位既是颁奖嘉宾;又是评审。

  李翰祥为人圆滑;善于交际;又和胡金铨是结义兄弟;他在自传里;到处放炮挖苦人;即使邵逸夫都不能幸免;可只要提及胡金铨;没有一个字不好;全是溢美之词;沈冲只要让胡金铨打个电话;他必然会出席。

  而张彻更简单了;只要找个人上门去说一说金像奖的好处;他一定会欣然出席——邵逸夫是个纯粹的生意人;张彻则是个纯粹的电影人;他一生无子女;既不爱财;也不爱色;心血全在电影上;先后培养了五批“张家班”;门生弟子无数。

  张彻不善经营;年老之后;家财散尽;无戏可拍;孤独住在邵氏的宿舍里;笔耕不辍;写了上百部剧本;即使身染重病;在去世前几个月;仍到处奔走;为江河日下的香港电影出谋划策;摇旗呐喊;狄龙去看他;劝他多休息;他不肯;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