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433章

作品:六朝清羽记|作者:乐乐陶陶|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13 02:48:42|下载:六朝清羽记TXT下载
  「唔唔……」

  王茂弘连连点头,似乎对他的话十分认可。

  谢太传一览而过,随手把文书递给周仆射。周伯仁一下子没有接住,王文度抢过来,一看之下不禁大惊失色,「十万!」

  谢太传安慰道:「匪寇不过千余,宋军剿过匪便罢了。」

  王文度拿的是宋国的国书。因为晋帝重病,无法上朝,政事都由丞相处置,因此朝中重臣一大早都聚在丞相府中。

  书上写着宋军借道江州,不意遭遇匪寇,死了一名都指挥使,如今正在剿匪,请晋国予以谅解。

  看到谢太传从容的样子,王文度暗自惭愧,自己气度终究还是有所不及。

  他镇静了一下,勉强道:「萧侯坐镇江宁,哪里会有匪寇?即便有匪寇,以萧侯的勇武,举手便平定了,何必由宋军越俎代庖?」

  玄武湖之战,桓大司马虽然在王谢两家的压力下选择观望,但与萧道凌交情菲浅,闻言当即道:「萧侯手里哪里有兵?」

  王文度掷下文书,冷眼道:「大司马不必诳我!萧侯当日离开建康,至少从石头城水师大营带走了万名精兵,难道面对千余匪寇便束手无策?」

  「莫吵,莫吵。」

  王茂弘咳了一声,睁开眼睛。「少陵侯在宁州,以他的部曲,能守住大江便不错了。至于江州的匪寇便交给宋军去操心吧。」

  王文度叫道:「丞相!」

  谢太传劝道:「由于江州匪患,百姓都已迁到宁州,如今少陵侯麾下并无兵丁,只有万余部曲。因此丞相已命幼度带北府兵前去,以保宁州无忧。晋宋两国向来交好,清除边境的匪寇未必是我大晋一家的事。况且宋国贾太师书中已经说过,清剿江州匪寇之后,江州城池房舍都由宋国重建,更不敢占我晋国尺寸土地。」

  王文度出身世家,如何听不出他的言外之意?

  谢太传这番话有几重意思,其一是只承认少陵侯手下是部曲,也就是依附于主人的家兵和私兵,而不是朝廷募集的正式军队。其二是北府兵的动向,说是保宁州无忧,实际是控制形势。第三层意思则是暗示毁掉江州城也在所不惜。

  王文度终于明白,王丞相和谢太传对宋军的入境毫不在意,竟然腾出江州的土地让宋军与匪寇厮杀。

  震惊之余,王文度脱口道:「那伙匪寇究竟是何人?」

  「还能有谁?」

  说话的却是周仆射,他一口饮尽樽中美酒,然后呼了口气。「岳武穆,星月湖余孽。」

  「砰」的一声,王文度肘边的小几跌落在地。

  程宗扬从浮凌江上岸,江畔已经有马车等候,车夫戴着斗笠,看起来有些面熟。

  程宗扬也没在意,把被褥裹着的贱人塞到车里,自己乘了匹马,返回城中。

  已经过了申时,程记粮铺还未打烊,门前的水牌上标着每石四百铜铢的价格。

  阶下停着几辆载满粮食的大车,祁远正和一名客人在店内商讨价钱。

  程宗扬朝他作了个手势,让他继续谈生意,自己从侧门进院子。

  院内堆着新购来的粮食。易彪正在看守放钱的仓房,他拉了条长凳坐在门前,见到程宗扬只是点头致意,报了平安,并没有起身。

  秦桧迎出来道:「原以为公子昨日就回来,却等到今日。」

  程宗扬边走边道:「路上长伯跟我说了。王团练那边情形不好?现在是什么说法?」

  秦桧苦笑道:「正是没有说法,在下才觉得事态不妙。王少爷自家不慎烧着衣服,又被家仆泼上灯油才酿成大祸,此事香竹寺大门前几百人都看得清楚,王团练自然无法委过公子。但王少爷出事的由头却是公子身边的那位美婢,王团练明面上无法委过,暗中迁怒定是少不了的……」

  说着,秦桧住了口。

  程宗扬瞧出异样。「怎么?他想找我麻烦?」

  「我私下找过王团练的管家打听,他言语中透露,王团练知道是少爷调戏公子的美婢才出事,在家里大发雷霆。」

  「朝王少爷发火?」

  秦桧摇了摇头。「是朝公子发火。那管家说,为了一个奴婢酿成这等祸事,直接打杀了便是,公子如此护短,好不晓事。公子若不舍得杀就送到府中伺候少爷,事平了再还给公子。」

  程宗扬火冒三丈。「放屁!」

  秦桧从容道:「在下知道公子定是不肯的。昨日开市,我找牙人买了两名出色的婢女,公子明日赴宴,我便把人送去。」

  程宗扬暗道:不如把卓贱人送给他!凭卓贱人的手段,要不了两日就弄死那小子!但这事程宗扬只是想想,也没有当真。

  「息事宁人也未尝不可,王团练若是接了,往后两不招惹,拉他下水的事不用再提了。」

  「是。」

  秦桧顿了顿,然后道:「还有件事,孟团长派了人来。」

  程宗扬立刻站了起来,「在哪儿?出了什么事?」

  秦桧道:「并不是什么大事,是鹏翼社的车马行到筠州开了分号,昨日才租下铺面,来了十几个人。」

  「来的是谁?」

  那名车夫走进来,摘下斗笠。程宗扬看了半晌,才从他眉眼的轮廓中找到一丝熟悉的痕迹,叫道:「俞子元!怎么是你!」

  「程少校。」

  俞子元行过礼,笑道:「在下的易容术还过得去吧?」

  「什么时候化妆成个娘儿们让我认不出来,那才叫本事呢。」

  程宗扬笑道:「江州那边恨不得一个人切成两个使,孟老大怎么舍得派你来了?」

  「来的就我一个,其余的都是从其他分社调来的兄弟。」

  俞子元笑道:「如今筠州生意好,换了筠州车马行的招牌来赚几个钱。」

  程宗扬一听就明白,鹏翼社被宋国盯上,社里的星月湖旧部大都去了江州。

  孟非卿怕自己的人手不够用,暗中派人来,换了名字在筠州开分社,一是方便自己行事,其次也是给自己安排一条后路。

  如果在以前,自己会觉得孟老大过于小心,现在自己与云家安排的王团练结仇,倒要佩服孟非卿的谨慎。

  有了这些得力的臂助,自己更多几分底气,即使与王团练翻脸,自己抱着金铢逃命,谏他们也追不上。

  店铺本来只够五、六人居住,自己房里已经有了小紫和梦娘。这会儿又多了卓云君和申婉盈,哪里还有住处?

  申婉盈还好说,卓云君那贱人却是时刻不容她脱离自己的视线,绝对不能把她放在外面。

  眼下不是找房子的时候,程宗扬便让她们两个打地铺,又在房内拉了道帘子。

  不是把她们两个隔开,而是避免被外面看到。

  秦桧买的两名美婢留在牙人处,准备明天赴宴时直接带去。程宗扬打定主意没有去看,免得见了心软。如果因为王团练而坏了自己的大事,江州之战再拖延下去,死伤的都是自己的弟兄。孰重孰轻,自己还是清楚的。

  吃过晚饭,程宗扬坐下来开始看这两天的帐簿。城南的粥棚和知州滕甫的赞许,给自己带来不少方便。

  筠州人都知道程记粮铺的东家仁义,收粮价格比别处高出许多,买粮又是施粥行善的好事,已有几个大户人家来卖粮,这两日收了近三千石。

  院子里堆的粮食不是来不及入库,而是库房已经满了,只能堆在院子里。

  这三千石粮食都是按四百铜铢的价格收的,一共用了近六百金铢。

  最大的一笔开销则是日昌行老板周铭业的一万石粮食。

  原本说好三万五千银铢,十日之内再加一成;周铭业为了挣这一成利润,只怕年都没过,昨天传来消息说是备好了货,只等搬运。至于价格,以金铢结帐的话,只收一千九百枚。

  程宗扬用笔杆掏了掏耳朵。手里一下子有了近两万石粮,用去近三千金铢。

  这两万石粮食折一千多吨,若是全搬到粮铺,大家只好睡在粮食上了。要是直接从浮凌江运走又太过招摇,必须想个办法掩人耳目才好。

  因为房间不够,自己只好找一间库房当作办公室。比起自己以前待过的现代化办公室,这个连窗户都没有的库房显得很寒酸,充作座椅的木箱也远远不如皮革座椅舒适。

  但一想到屁股下坐着足足二百公斤的黄金,程宗扬觉得特别安心——单是分量就压倒世上任何一张豪华座椅,实在太奢侈了。

  至于房间另外一角的箱子里则装着一批从江州带来的烟花。一是金铢,一是烟花,能不能在筠州打开局面就看这两样东西的威力了。

  程宗扬心不在焉地拨了拨灯芯,正思索间,院外传来一个柔和的声音。

  「阿弥陀佛。」

  程宗扬停下笔杆,听着冯源趿了鞋子,「踢踢哒哒」地跑过去,拉开门就是一句:「无量天尊!」

  接着道:「喂,师太,这儿是我们道家的地盘,你若想化缘,一来天晚了,二来你也敲错门了。」

  程宗扬莞尔而笑。各大宗门都以道家自居,冯源法术不怎么样,他们平山宗也没沾道家什么光,维护道家的利益却是不遗余力。

  那尼姑也不生气,柔声道:「贫尼自香竹寺来,欲见你家主人。」

  听到香竹寺,程宗扬心里不禁暗暗叫糟。自己偷了根竹子,竟然被失主找上门了。

  冯源道:「我家公子不信这个。别以为我们程头儿设棚施粥是你们的功劳,我们程头儿那是天生的心善,跟你们佛家没关系。你知道平山宗吧?你知道今天在粥棚掌勺分饭的就是我们平山宗的大法师吗?你知道……」

  「我与程公子乃是旧识。」

  一句话把冯源的滔滔不绝堵了回去。过了会儿,冯源道:「程头儿,外面有个尼姑说是找你的!」

  程宗扬叹口气,搁下笔,先揉了揉脸,弄出笑眯眯的一团和气才出门。

  一名四十多岁的尼姑立在门外,她眉眼柔和,头上戴着尼帽,手拿拂尘,胸前挂着一串佛珠,看起来也不是什么贵重木料。

  程宗扬看到自己在观音堂撞上的年轻尼姑没有跟来,心里顿时松口气。没有目击证人,自己打死不认账,她也没辙。

  程宗扬先行了一礼,假惺惺地道:「师太可是来化缘的?来人啊,取两串钱来,给师太奉上。」

  「贫尼并非为化缘而来。」

  「那是化斋?哎呀,我们这儿不忌荤腥,没什么素食。茶水倒是素的,不知道师太……」

  「贫尼也非是为化斋而来。」

  那尼姑双手合什,念了声佛号,然后道:「贫尼慈音,乃是为香竹寺之事而来。」

  「原来是慈音师太。还真是巧,大年初一我才去贵寺上过香。」

  程宗扬装傻道:「贵寺真是灵验,听说金刚像会自己倒下来压住恶人——不过这事跟我可没关系。」

  慈音慈眉善目地说道:「金刚显圣,镇恶驱邪,公子得见,乃是福缘。不过贫尼亦不为此事而来。」

  那就是香竹的事了,死尼姑这么笃定,先杀杀她的威风再说。程宗扬抱起肩膀,「刚才师太说与我是旧识——咱们好像没见过面吧?」

  慈音淡淡道:「若不是如此说,如何能让贵属闭嘴呢?」

  程宗扬看了慈音尼姑几眼,「我记得出家人不打诳语的吧?」

  「阿弥陀佛,贵属是好辩之人,能省些口舌,想必佛祖不会怪罪的。」

  说着她自顾自的朝院中走去,一边道